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5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1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2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52篇
理论方法论   156篇
综合类   1959篇
社会学   15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虚无主义本质上源于欧洲文化的内在危机,即形而上学的超感性世界坍塌这样一个思想事件。晚期海德格尔在对这一事件的沉思中判定马克思达到了虚无主义的极致,这个判定源于两个错误的前提:一是认为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停留在黑格尔哲学中的主体性形而上学;二是认为马克思理解的人是生产—消费的人。这两个判定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根本误解。实际上,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不仅克服了黑格尔意义上的主体性形而上学,而且还包含着克服虚无主义的巨大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2.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尊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培育优良学风的根本途径。高校要坚持从发展学生主体性出发,通过改革传统教育体制,培养优良师风教风;严格制度制定执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多样社会活动等途径开展主体性教育,以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3.
在简要介绍阐释学理论的基础上,以阐释学的代表人物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指导,以许渊冲的唐诗英译为研究对象,将译者主体性这一抽象概念分解到斯坦纳的“信任”、“侵入”、“输入”和“补偿”四个具体翻译步骤中,以期证实在唐诗的英译过程中,翻译家许渊冲的主体性作用在这四个具体步骤中的充分体现,为进一步确立译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4.
在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在丰富学生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习成为快乐的情绪体验,既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教师和学生都是  相似文献   
155.
在常规的文学批评中,存在着同资本主义分配形式相似的隐匿生产过程的作用;文学文本不是被视为一种建构,而是当作文本所描述的社会的自然反映或作者主体性的自发流露,其结果便造成作者与读者连成一气的幻觉,从而导致了一种非生产性的文学批评。而新的、生产性的批评实践,它在文学作品中发现的是一种新的可理解的对象:它生产文本。文本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它从单一、单义的阅读中挣脱,变成便于读者生产的、多义的、矛盾的、可改变的,而批评的任务则是确立文本中未说出的东西,并修正文本以生产真正的历史知识。批评不再是一种认识过程而是生产意义的工作,它不再寄生于既定的文本,而要建构自己的对象并生产作品;作者和读者不再表现为主体之间交流过程中对称的两端,而文本也只有从交流模式的僵化状态中解放出来,才能被有效地运用于阅读过程中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6.
自我管理问题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而且是关于人的哲学问题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论题.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的权利、尊严、自由、平等等普世价值观越来越受到重视,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社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自我管理问题日益凸显.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自我管理内在地生成于主我与客我的二重矛盾、自我与组织的对立统一以及自我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中,由此彰显着人的主体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157.
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人类中心主义"遭到种种质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应运而生。"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个科学形态的价值命题,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以人为中心即以人为主体;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以人类的整体利益为中心;在对人类的主体的界定上,主张从人的对象性活动、从主体的实践中理解人的主体性。"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基础,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8.
王庆华 《云梦学刊》2008,29(3):74-76
马克思主义基于人的现实性提出,自然性是人性的基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规定,主体性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属性.马克思人性理论扬弃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论,强调了人的社会本位,同时主张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59.
张丽华 《云梦学刊》2008,29(3):13-16
"海外汉学"最终仍是植根于"海外"的汉学,其问题意识与学术理路,必须置身于各自所属的学术与文化环境中去理解;在一个学术全球化的时代里,本国文学研究必须建立自身完足的主体性,才能与"海外汉学"建立真正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60.
虽然台湾作家黄春明和大陆女作家丁玲的创作风格迥异,但是剖析<看海的日子>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女性形象白玫、贞贞可以发现:其文本遮蔽下的女性命运显露的是主体性缺失的政治、文化背景,女性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扮演的都是"他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