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1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2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53篇
理论方法论   156篇
综合类   1961篇
社会学   15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打造高效课堂已是必然.我校也于2011年九月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对于生物课堂而言,高效课堂,“效”从何来?笔者认为高效性可以由两方面体现,一是教师知识传授的高效性,二是学生知识吸收的高效性.知识传授的高效性在于教师如何由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学生知识吸收的高效性在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本文将针对这两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2.
20世纪末,黄忠廉先生将翻译活动中的变通手段加以系统地总结归纳,提出了变译理论,虽多加补充,仍有诸多不尽完美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变译乃方法论一说表述不当;全译与变译、释与译的界限不清;译者主体性的度缺乏界定。实际上,变译与全译皆为基于原文宗旨和最大化实现传播目的的翻译活动中的两种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3.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作为教育的基本思想。在这个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更良好的成长。这种教学思想远远优越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其不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重视学生的独立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等。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本文对高校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实质进行简要的探讨,然后给出一些实行这种教学思想的建议,希望能够为高校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4.
青少年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网络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不断带给青少年全新的认知与消费体验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主动性与能动性。"网红"现象火爆是互联网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产物,折射出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的主体性面临的深刻危机。本文从认知、态度与行动三个层面逐渐深入解读,对青少年认知与审美的主体性、消费行为的主体性,以及价值观塑造的主体性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这场全民狂欢背后青少年的主体性迷失。  相似文献   
75.
《社科纵横》2017,(4):152-155
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探讨了实现思政课"体系转化"(即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体系和信仰体系)的基本路径: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培育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以"中国梦"教育为契机,在理论教学基础上采取"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进而真正实现教学体系向学生的信仰体系转化。  相似文献   
76.
法律必须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严禁把人仅仅当作手段来对待。尊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于自由意思决定的“认罪”、“认罚”,就是主体性原则的彰显。因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法哲学根基就是主体性原则。只有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安排刑事诉讼活动,使之规范化、程序化运行,该刑事诉讼程序才是“正当的”。认罪认罚从宽结果的正当性,寓于正当程序之中。在符合了认罪认罚的条件后,对犯罪人的刑罚予以“从宽”。这是因为通过考量犯罪人的“认罪”与“认罚”,能够得出再犯的危险性可能不复存在,符合刑罚个别化机能。这样,“从宽”就有了实质上的根据,这就是优先考虑特殊预防的综合预防理论的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77.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其根本内涵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的主体性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源动力。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助于把握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化解践行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矛盾、困境及掌控科学发展观赋予的科学发展方向。高扬人的主体精神,立足人的主体地位和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是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人本核心、发展要务的关键所在,故此,充分发挥主体性理应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78.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中心主义的诘难表明其尚不能摆脱旧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藩篱,其对自然中心主义之“自然主体性”、“内在价值”之质疑是因为它仍从人的本位出发来定义“主体”、“价值”,且往往陷入循环论证;其对“自然中心主义” 伦理观“妨碍”人类实践的非难是因其仍不能超越急功近利;而自然中心主义以其对“主体”、“价值”的重新定义,使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深层的反省和认识,并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伦理思辨空间。  相似文献   
79.
以美国阿肯色大学跨文化交流的经历为背景,以具体文化情景下的不同感受和体验为基础,揭示了在跨文化交流的情景下文化认同的两种表现:既表现为因语言相同或相近、宗教信仰相同、地域相近或相邻而产生的亲近感和归属感;也表现为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吸引或冲突。而在这种跨文化交流的情景下要实现和谐相处,就要做到"我"与"他者"之间文化上的"欣赏"与"分享",即"文化的互为主体性",而这种和谐的实现源于人类本性的相通,即"人类心灵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80.
从越南文学史来看,詹姆逊提出的"第三世界民族寓言"的实质在于强调第三世界民族文学的主体性,是世界文学时代马克思文论的新观念。"寓言"首先是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学话语特性的象征,也是其主体性的表征。越南13世纪起的"字喃文学"到20世纪现代文学的各流派,都是在建构民族文学主体性的话语。其次,"寓言"是对第三世界文学的总体性特征的描述,也表达了各民族主体性的核心价值观念,"第三世界"总体性与世界文学有同一性也有独立主体特性,两者并不冲突。最后也要说明,用后精神分析的"政治无意识"、"力比多"等话语范畴是詹姆逊个性话语的表述,并无亵渎第三世界文学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