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297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586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西方哲学的内在精神是自由精神和理性精神,它追求的是不断超越自身,西方现代哲学用存在主义超越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必须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发展科学与民主,实现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312.
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关系比较复杂,两者是不是一个二元对立?它们是血亲还是仇家?似乎也难一言定夺。显然今天的文化研究对社会学构成了挑战。但挑战并不必然意味着后来居上。事实上,许多文化研究学者本人就是社会学家,许多社会学家也同样在从事文化研究。但是差别毕竟存在,社会学作为“社会”的话语,必然有它的特定语境或者说本土性。以文化研究为伯明翰的传统,我们发现它对于社会学,特别是美国的社会学传统,是多有言所不及的。一般来说,在澳大利亚这样一些学科分野比较模糊的国家,文化研究和社会学融合较好。而像美国这样学科分类明晰,文化研究叉大都在人文学科里安营扎寨,文化研究和社会学的关系就比较见出分歧来。  相似文献   
313.
当代诗学的核心争论围绕着谁更加现代化的论题展开理论话语权争夺.诗学研究也总是毫无疑问地认定,诗歌沿着现代化途径逼近终极真理.但是,不管理论如何自在发展,却无法掩盖汉语诗歌退化的尴尬现状.本文解析了当代诗歌中的都市和乡村形象,揭示了在中国的具体语境中,"现代性"问题实际上可以象征性地简化为城市与乡村的二元结构问题,进而揭示了现代性理论在指导和解读诗歌中无法回避的结构困境,并由此试图为当代诗歌的重建提供一种可能和路径.  相似文献   
314.
儒家文化与世纪之交的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的层面出发 ,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主要特征与西方文化特点的比较中 ,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定位作如下构想 :解构形而上学的道德传统 ,还道德以科学的基础 ;正确认识传统道德与现代精神的辩证关系 ,树立以超越传统道德为基础的新世纪的新道德教育观 ,以学校道德教育为基础 ,加强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15.
战争文化心理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积淀,是中国历史发展之必然,即战争观念、战争意识占据文化心理的主导位置,从而使战争特征超越其他文化心理特征而形成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其形成是内因与外因结合的产物.沙汀和张天翼的讽刺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体现的二元对立,与小说的语言、结构、选材上体现的目的指向性,均流露出战争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316.
蒋国保 《船山学刊》1987,(1):101-106
方以智(1611-1671),我国明末清初时的重要思想家。三浦梅园(1723-1789)“在日本是罕见的思想家”,他的哲学乃“明治以前日本最高体系的哲学”。这两位异邦思想家的思想到底有什么可比较的?作这样的比较有什么理论意义?本文拟就此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17.
318.
任何一位作家都不可能回避人类最根本的问题———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对立面是死亡,在死亡的面前,生命就更显示出其意义的宝贵。生与死的对立是文学最重要的母题。本文试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管东西方的生存环境和民族性格有多么大差异,无论死亡是自由的选择,还是自由的剥夺,生与死的对立和生命的毁灭,实质上都体现伟大作家代表着整个人类对更高的生命价值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相似文献   
319.
2 0世纪末 ,中国女性散文与男性权威话语散文并驾齐驱 ,将笔触伸向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处 ,解读人类、自然和科学 ,大胆吸纳小说技巧进入散文 ,为新时期散文发展做出了贡献 ,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深沉与大气  相似文献   
320.
《我在霞村的时候》及四五十年代的文艺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丁玲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及其引起的文艺论争为引, 梳理出40 年代延安文学至50年代后期的整个文学发展的脉络。并结合她于同时期发表的另外两部作品在《医院中》、《三八节有感》以及文学评论, 进一步探讨当时文艺界最为敏感的议题--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认同的二元对立,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以及女性个体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