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4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36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772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肖灵 《民族学刊》2018,9(6):86-84, 126-127
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新媒体成为形塑学生世界观的重要工具。民族高校经以学校官方微信为龙头的新媒体宣传矩阵,从新媒体工作意识、运行机制、品牌竞争角度形成了成熟的工作机制,通过面向主体诉求的选题、高效的传播形式设计、交互传播方式选择,获得了新的话语优势。民族高校将新媒体建设导向思政工作,使新媒体的传播力变成一种教育力。新媒体通过提供一个合适的议题,让学生在参与议题的过程中去认识问题,由议程设置引导主流价值观形成。民族高校的新媒体依靠塑造共同体意识,对群体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形成约束力,使得主流价值得以巩固,学生的媒介素养得以提升,学生在面向复杂环境时,具备了更强的鉴别能力,在维护主流价值观时更加坚定。  相似文献   
82.
历史的发展源于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推动. 马克思认为, 在阶级社会里, 被统治阶级的需求长期处于维持生存的低水平而基本不变, 根本性解决措施就在于解放生产力, 扩大物资产品的供给. 当生产力有一定程度发展后, 社会主流需求变化就成为推动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调整的动力. 马克思的需求理论与其生产力、 生产关系核心分析范式关联不大. 从社会主流需求变化对社会生产方式及上层建筑的影响, 挖掘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会在理论和政策建议上对中国未来发展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3.
美国是精英立国、精英治国的国家,而精英的标准之一是名校的毕业文凭。这一方面是因为名校确有过人之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名校的毕业生拉帮结派、呼朋唤友,形成主流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84.
简论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文论经过汉代经学的改造 ,从一种民间文化立场转化为体制文化立场 ,这一意识形态化过程使汉儒关于文学的言说在本原论、功能论、创造论三方面与此前儒家文论有所不同。考察这些不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代的文论批评 ,以及儒家文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5.
关于宋金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宋金历史地位问题上,金朝的政治地位高于宋朝,宋朝没有处于中心地位,我们应该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承认这一历史事实;宋金关系主流问题上,战争和对立不是主流,和平相处才是宋金关系的主流;在宋金经济文化交流问题上,以往学界研究很不够,如果说有一点研究的话,也多重视宋朝对金朝的影响,而忽略了金朝对宋朝的影响,今后应该加强对宋金经济文化交流的研究,把宋金关系史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6.
中国社会主流语言词汇的类型分布、使用特征与社会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文本对象取自 1 986— 1 995这十年间《人民日报》“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中涉及中国经济、社会和其他领域文章中的关键词汇 ,重点探讨了十年间词语使用类型分布、特征 ,旨在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解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 ,从词语的使用和意义的变化中去全面认识中国社会这十年中的演变 ,以及作为主流语言象征的《人民日报》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7.
论社会共同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矛盾性的现实出发,在人的本质要求、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以及社会共同体的存在与发展的需要等几个层面上,论证了社会共同价值观形成的基础,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共同价值观的一般性质及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88.
我国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同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理解、认可、同意、接纳乃至欣赏、尊崇.它既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过程.在市场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和文化多元化、科技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社会多样化和个性特色化发展等一系列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少年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面临着严峻挑战,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西化、形式化、边缘化、概念化、教条化、书本化、符号化等倾向,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和社会稳定、和谐社会构建、接班人培养带来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9.
论后殖民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殖民译论着重关注的是译本生成的外部制约条件以及译本对译入语文化的作用与反作用.本文试图以译者主体性这一重要的能动因素为切入点,着重剖析处于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译者如何采用异化与归化等翻译策略影响译入语主流文学、主流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阐明后殖民学者引入的"杂合化"概念正是综合这两种策略、包容异质文化的折衷手段,以期揭示译者主体性在"后殖民语境的竞技场与试验场"的彰显作用.  相似文献   
90.
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角探析非主流意识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国家的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乘机而入,同时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也诱发了良莠不齐的价值诉求和思想观念,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消解和促进的双重作用,因此,应正确区分和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