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366篇 |
免费 | 430篇 |
国内免费 | 15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719篇 |
劳动科学 | 235篇 |
民族学 | 563篇 |
人才学 | 724篇 |
人口学 | 203篇 |
丛书文集 | 6765篇 |
理论方法论 | 1243篇 |
综合类 | 12590篇 |
社会学 | 2538篇 |
统计学 | 3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5篇 |
2023年 | 593篇 |
2022年 | 615篇 |
2021年 | 762篇 |
2020年 | 540篇 |
2019年 | 511篇 |
2018年 | 256篇 |
2017年 | 430篇 |
2016年 | 458篇 |
2015年 | 690篇 |
2014年 | 1846篇 |
2013年 | 1538篇 |
2012年 | 1752篇 |
2011年 | 1893篇 |
2010年 | 1778篇 |
2009年 | 1776篇 |
2008年 | 2378篇 |
2007年 | 1550篇 |
2006年 | 1396篇 |
2005年 | 1338篇 |
2004年 | 1407篇 |
2003年 | 1278篇 |
2002年 | 882篇 |
2001年 | 772篇 |
2000年 | 574篇 |
1999年 | 265篇 |
1998年 | 155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该文阐述了文化溯源对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体系这一无形资产的意义,并简略分析了大庆精神体系创造者的政治、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追溯了大庆精神体系在形成时期与中国传统文化、党建文化、中国军事文化的文化渊源,分析了上述文化对大庆精神体系形成的文化影响。以期通过对这一精神体系的文化溯源达到挖掘底蕴,提高品位;加深理解,促进熔融;整体把握,继承创新;自我认识,规避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2.
学校德育工作,是培养责任意识作为构建中小学生健康精神世界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首要元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学校来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3.
记得大学毕业那年,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阶梯教室黑板上送给我们一句忠言,那就是“夹着尾巴做人”。可是,当大时代的风云聚焦21世纪,“夹着尾巴做人”和遇到职场警报就把头埋进沙子任人宰割的“驼鸟政策”以及“忍为上策”等传统观念再也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竞争和职业竞争…… 相似文献
104.
105.
张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儒、释、道三家哲学的共同特正是“无我相”;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也是“无我相”,代表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诗人屈原、王维和陶渊明三派诗歌,以艺术手段显现至高无上之境──“物我皆忘”,“物我一体”、在此境界之中,诗歌作为艺术家心灵的外化,绝不是中纯的语言文字对情感的渲泄,而是生命中修炼境界的极致,通达这种“无我”的人格境界和艺术精神,正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106.
校园文化是由校园成员共同创建的精神环境、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凝聚人心、增强高效吸引力的重要作用。创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必须以载体为手段,以机制为保证。以往对校园文化认识上的片面性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对此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34-137
欧茨的小说《奇境》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处于历史变迁中的男性荒原般的精神状态,深入男性内心最隐秘的地方,揭示了他们的恐惧、压抑、绝望,探寻了男性的内心孤独、抑郁、精神空虚、自我异化的生存困境。小说中对男性精神生态的刻画,说明当时美国社会的不良现象给人们生存造成的混乱局面和心理问题,也体现出欧茨对人的关注,对人精神的关切,对男性无奈处境的怜悯。 相似文献
1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高校要结合实际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视野下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高校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领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高校要在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中、在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中、在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在开展理论研究服务社会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