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5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64篇
管理学   534篇
劳动科学   42篇
民族学   302篇
人才学   130篇
人口学   42篇
丛书文集   2423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473篇
综合类   4910篇
社会学   537篇
统计学   127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620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630篇
  2011年   724篇
  2010年   637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740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发展是反贫困的主题。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必须用加快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六大年的《美国侵华史》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非常重大的社会影响,这主要是取决于其开创性、史料性和现实性。刘大年的反侵略思想不是僵化的盲目排外,而是建立在长期的理论思索与深刻的历史反思上的自觉,是一种理性的爱国主义。他反对在近代史领域美化侵略的言论,认为中国近代史归根到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两个内容即近代化问题与民主独立问题的民族运动。以史为鉴,新世纪初,我们仍要继续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14.
二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时代主题随着时问的推移发生了阶段性变化,但“冷战”始终是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即时代的主题。90年代冷战结束以后,虽然冷战思维仍然存在,但“和平”与“发展”已上升为国际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和问题,构成时代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孙东海 《决策》2005,(5):1-1
4月底,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刚刚结束;7月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又将来临。两起在亚非乃至国际关系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在相隔不到一百天之内先后迎来庆典,从时间上看,这是一种巧合,但事件本身所折射出的和平精神却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突出了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分析影响大学生口语能力的因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堂活动促进提高大学生口语能力的策略.旨在强调培养学口语能力的重要性,并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外语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阅读不仅是读者知识积累和经验积淀的反映,而且可以构架起作者和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掌握了语篇生成的理论基础和技巧,读者就能在阅读中驾轻就熟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从而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广播广告的话语结构成分及其组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播出方式和广告文稿的结构成分看 ,播音广告文稿的话语结构安排 ,主要有三种播出形式 :一人单播式 ,二人对播式 ,多人演播式。广播广告文稿的话语结构成分有二 :广告文稿主体 ,广告主题宣讲 ,两者进行多种有效组合。其中广告文稿主体部分的人物角色有多种转换形式和多种组合形式 ,由此构成富有鲜明个性和创意的播音广告文稿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上半叶在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 ,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错综复杂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2 0世纪中国的两大历史主题等也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对这四个因素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中华民族实现了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20.
柳素平 《南都学坛》2002,22(2):20-25
孔子的治史态度是严谨的、科学的 ,孟子在治史方面却过于主观化、片面化 ,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不同的修史原则 ,对待史料的不同态度 ,历史评价的不同标准。孔孟不同的历史观、身份和经历 ,是二人治史态度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