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举谣言"与东汉吏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汉的君主有仿效古代听百姓的歌谣而知施政及地方官吏得失之意,此举要收正面效果,必须使民能自由发表意见,以及君主不受干扰,确以民意为鉴,舍此徒具虚名而已.东汉之事例可为证.  相似文献   
92.
评曹操     
本文认为曹操在天下大乱,人民罹难的东汉末年,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把握机遇,在群雄逐鹿中不断发展壮大,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曹操受制于时代的、阶级的局限,多疑滥杀,草菅人命,表现出凶残的军阀本性。但瑕不掩瑜,曹操仍是一位过微功著的英雄。  相似文献   
93.
对现代汉语中的"方位词 一 量/动"对举格式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其中的两种固定格式"左一 量/动,右一 量/动","东一 量/动,西一 量/动"从表里值进行了验察,指出了它们的语法结构、语义类型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甲骨文反义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曾在一篇论文里(《古汉语研究》1989年1期),以商代甲骨文为主要依据论述了先秦反义复合词产生的有关问题。本文则力图揭示产生这些反义复合词的基础,列举大量例子论证同见一辞或对举是甲骨文反义词的一种分布规律,而连用对举则是甲骨文反义词走向复合的直接过渡形式。同时,本文还论述了甲骨文反义词的形体标志问题,指出甲骨文的形象性较强,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对某些单音节反义词的相同义素和对立义素能起图解作用。后来汉字形象化特点减弱,反义词形体标志式微。  相似文献   
95.
(一)分布与危害:核桃举肢蛾,又名核桃黑。属鳞翅目,举肢蛾科。该虫以其幼虫蛀食核桃果实,危害一年比一年加重,常使核桃减产一半一以上,危害严重地区,果实被害率达90%以上,是制约核桃生产的主要害虫。(二)发生规律:该虫每年发生1-2年,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1-2  相似文献   
96.
本文主要从用韵角度考察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北朝诗》部分。依据北朝诗用韵的时代、地域特点 ,结合历史文献材料 ,对书中与诗韵相关的失误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97.
本文对<宋诗话全编>中<许(岂页)诗话>、<周紫芝诗话>、<王銍诗话>、<吴秆诗话>、<吴曾诗话>、<叶寘诗话>、<吴子良诗话>、<范正敏诗话>、<李上交诗话>等的<解题>作出了举正.  相似文献   
98.
汉语中两个相对仗的词素构成双音节词可称对举词。本文就《水浒传》对举词不保留词素原义的特殊用例进行分析。除偏义使用和表度量衡的对举词外,大量对举词义已由词素质义引申,包括扩大、缩小、转换(代称)、抽象(虚化)和概括。文末还就《水浒传》对举词与有关语词特殊搭配的用例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
正读杨华教授《古礼新研》,使我想起2003年左右我从杨老师游学的情景。那时先生刚开礼制文献导读的课程,最开始读的似是《仪礼》。《仪礼》是块硬骨头,但在先生指导读《仪礼·释宫》之后,观想起《仪礼》来便不再枯燥。可惜我忙于它务,只读一个学期就退出了。后来听说,先生每年都带研究生轮换着读"三礼"并一直坚持了下来。这是一件有大功德的好事,对历史学院的研究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幸事。先生近几年出了几本关于礼制研究的专著,我放置案头常翻看学习,可以感受得到先生在礼制研究方  相似文献   
100.
王阳明通过《重刊文章轨范序》婉转批评了儒家知识分子对举业一贯的批判态度。举业犹如其他现实事务一样,都属于"事上磨练"之"事"之范围,举业与圣贤之学并不矛盾。只有通过端正应试者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救治举业所带来的问题。科举制度及其所代表的社会秩序作为儒家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的制度设计与安排,本身具有合理性,对科举制度的批评否定潜藏着否定秩序本身的危险。阳明对待科举制的态度,所折射的正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冲突,深具政治哲学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