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3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125篇
管理学   241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59篇
人才学   14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326篇
理论方法论   500篇
综合类   7683篇
社会学   734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345篇
  2014年   720篇
  2013年   634篇
  2012年   714篇
  2011年   943篇
  2010年   1018篇
  2009年   928篇
  2008年   1063篇
  2007年   807篇
  2006年   706篇
  2005年   722篇
  2004年   691篇
  2003年   518篇
  2002年   437篇
  2001年   422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将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荟萃 ,按照其演变发展的轨迹 ,评价鲁迅、老舍、钱钟书在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发展中的地位及其深刻的内在联系。鲁迅以其深刻的现代意识和独特的现代感受 ,创建了现代讽刺幽默小说 ;老舍既继承了鲁迅思想启蒙的题旨 ,又开启了与鲁迅迥然不同的艺术路子 ;钱钟书对文化人作了极其深刻的心理审视和道德批判 ,并推而广之从哲学层面昭示了人类所面临的永恒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62.
新经济倔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新经济推动下,新一轮社会转型浪潮席卷全球,以传统农业经济为根基的中国乡土社会结构同时面临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以新经济为主导的后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把新经济引入中国乡土社会,则必须重新对新经济浪潮做出社会认定,对新经济倔起与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做出历史定位,以保证在新经济浪潮下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63.
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受到《圣经》文本的濡染,构成了小说创作的罪孽与忏悔、堕落与拯救、受难与皈依等叙事模式。他们在创作中,努力摆脱中国古典小说的伦理教诲传统模式,注重人的外部世界的观照与英雄叙事的传统模式;将对人的处境与出路的思考置予重要的位置,注重于人的内在心灵的袒露与展示、平民百姓人生的关注与描写,使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64.
黄世仲是清末新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 ,他先后主办过多种小说报 ,创作了大量的长、中、短篇小说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长篇小说 ,其数量在 1 6部以上[1] 。同时他又是新小说理论的倡导者 ,在清末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其政治背景复杂 ,长期以来对其专门的研究和论述甚少 ,本文拟作粗浅探讨 ,以抛砖引玉 ,引起文学史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65.
时间之伤与个体存在的焦虑——试论白先勇的时间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存在主义时间观入手,讨论了白先勇小说的时间哲学:一种偏执的悲剧性的时间焦虑症。白先勇早期小说揭示了生命本能对时间喻示的非存在的抗拒与畏惧,成熟期的《台北人》、《纽约客》中,时间之伤渗透到对中国现代历史荒诞性和与此相关的个体命运的反思性叙述中,微观破碎的个体回忆性叙写形式隐含着私人化历史建构的倾向。存在主义的时间观念与民间佛教的人生无常感悟互相融摄,共同造就了他的诉说和纾解个体存在焦虑的时间哲学。  相似文献   
66.
《红楼梦》自诞生以来,被当成各种属性的文本,它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被接受,而对于任何一个学科来说,《红楼梦》的阅读现象都呈现出一种边界性。这根源于文本《红楼梦》的边界性,它本身具有小说学、经学、朴学的因素。这种边界性正是红学的生机之所在。边界性不等于混乱与无充,从方法论看,红学具有两个世界;事实还原的世界和意义诠释的世界。  相似文献   
67.
晚清的小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繁荣与当时的城市发展市民人口的增长并不同步,而是由梁启超发动的小说界革命所推动的。梁启超的努力适应了当时小说家安身立命的需要,他们自觉响应梁启超,政治小说成为当时小说的核心。梁启超的小说观念适应了士大夫文学观念的需要,他们抛弃了鄙视小说的看法,参与到小说的创作和阅读中来,他们对梁启超的认同,大大扩大了小说的市场,帮助小说繁荣。  相似文献   
68.
王安忆的小说擅长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表现女性的人生经历及她们的内心困惑、抗争,以突现女性的价值意义。她的小说《叔叔的故事》、《长恨歌》,从女性经验出发,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建构着女性话语,呈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成功地实现了反男性叙述。  相似文献   
69.
白先勇的小说以深沉的历史厚度与文化内涵而见长,传统文化的内蕴进入他的小说后,呈现出极其炫目的审美色彩,而这一切都是其审美意识的外化,他追求一种浓重的忧患意识,而小说亦因此而呈现出无法化约的感伤色彩,在美学载体上则表现为扑朔迷离的色调的运用。  相似文献   
70.
叶梦 《老年人》2005,(4):14-15
我认识汪曾祺先生,是读他的小说《异秉》、《受戒》和《大淖纪事》等等,感到有特别的味道。相比较而言,我尤其喜欢《异秉》写的与药铺相关的故事,因为我从小在中药铺里长大。我感觉汪先生的小说很沉静,与新时期那一批反思感伤类的时尚小说大不相同。而对汪先生最初的感受是听他的讲话录音,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大概是1980年吧,朋友给我捎来一盘磁带,是丁玲和汪曾祺的讲课录音。听丁玲的讲话,感觉老太太气势很盛,那种居高临下的味道,通过一部破录音机还原,多少有点失真地传达给了我。老太太说了些什么,我不太记得清了,但对她说起美国的牛仔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