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的空间结构在城镇化过程中不断被压缩,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也逐渐被挤压。乡村既失去了传统的样貌,又难以融入城市的发展节奏。于是,如何振兴乡村成为基层治理的社会热点。而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重振乡村精神和乡村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学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文明支持,为乡村振兴给予文化引领,为乡村基层治理形塑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62.
大陆作家沈从文的《边城》和台湾作家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同为乡土文学作品,都以各自的乡土世界为背景,以民俗风情和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运用各自独特的表现艺术手法,勾勒出了两幅同样纯美的乡土画面,成为海峡两岸乡土文学中的奇葩。两篇小说虽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萧丽红和沈从文的创作在乡土文学田园牧歌这一脉上,其承继关系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3.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的空间结构在城镇化过程中不断被压缩,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也逐渐被挤压。乡村既失去了传统的样貌,又难以融入城市的发展节奏。于是,如何振兴乡村成为基层治理的社会热点。而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重振乡村精神和乡村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学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文明支持,为乡村振兴给予文化引领,为乡村基层治理形塑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64.
题材的特异性及作家对它的成功处理 ,是沈从文两部散文集艺术魅力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作品中人的“牧歌情调”和“乡野幽默”增加了作品的谐趣色彩 ,使之气韵生动 ,但也给判断作品题旨带来困难 ,拨开这层“面纱” ,可见蕴藉的内涵 :湘西历史的重负 ,乡民生命的沉重和可忧虑的生存状态 ,以及作家所给予的人道主义的关怀 ,改造国民性的思考 ,和处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痛苦和尴尬  相似文献   
65.
郁峰 《21世纪》2009,(4):18-19
两位华人作家,毛丹青和李锐,一位旅居日本二十多年,一位在内地专攻乡土文学,相伴赴日考察两周;一位大学毕业不久就涌入了“下海”的大潮,一位下乡到偏远农村感受乡村气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资助的一场“日本深度之旅”促成了他们之间的对话。时膈一年后,两位作家联袂出版的《烧梦》一书记录下在日本所见所闻的点滴,同时两位作家的思想碰撞,激荡起对中日百年的奇想。  相似文献   
66.
《边城》是中国现代著名乡土文学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它是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此作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进入完全成熟的境界。小说讲述了在湘西边境的一个小镇,老船夫的孙女翠翠被船总顺顺的两儿子天保、傩送同时爱上,而翠翠心属  相似文献   
67.
废名的乡土文学观受到周作人的影响,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周作人。“趣味”是废名乡土文学观的核心,对废名的创作思想及其乡土文学风格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从周作人到废名,“趣味”的内涵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68.
正1976年下半年我服完两年兵役,从军中回到台北,愕然发现台湾社会变得快不认识了。左翼乡土文学潮流盛极一时,党外运动的声势一天胜似一天,长期专制的国民党应付惟艰。第二年,国民党对乡土文学发起总攻击,余光中发表耸人听闻的《狼来了!》,一时风声鹤唳,到了1978年,却平安无事的落幕。1979年美丽岛事件爆发,几乎所有党外政治运动的领导人都被逮捕。但下一次选举,所有被捕领导人的家属,凡参选的全部高票当选。这两件事证明,国民党已经丧失了掌控全局的能力。正是在这个充满期待的时候,我逐渐感受到两种令人隐忧的思潮正在逐  相似文献   
69.
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充分展现了社会发展变迁进程中伦理视角下人对乡土家园意识的多样化姿态,通过三重意识的并联,表现出作家小说叙述复调手法的创新。家园意识的多重复调表现为:一是从乡村走向城市双重身份下对家园意识的冷漠者;二是长期身居乡村家园意识的守护者;三是生长在农村又不甘于乡村生活的当下年轻一代,成为乡村家园意识的矛盾者。贾平凹在其作品中从多类人物视角多种层面阐释乡村家园意识,表现出乡村人物的丰富性,及乡土伦理变迁中人的家园意识的嬗变,同时也表达出贾平凹的乡土困惑感。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