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0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41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393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天朝田亩制度>之乡村政治规划与历代乡村政治精神相比,并无任何超越或理想化之处,它仍然是关于乡村行政的基本设想,可从前代实际具体施政中找到线索,其公正性原则未能实现,与太平天国政治的客家渊源相关;太平天国政权的贡役制性质,使之无法满足实现<制度>所要求之公正原则;<制度>最终流于具文,还受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权力斗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63.
“乡—城”迁移假定农民由乡村向城市迁移,这一假定遮蔽了实践中农民迁移方向的多元性,阶层分化是基本影响因素。以武陵山区龙马乡为例,田野调查发现公共品供给贫困,农民普遍要求迁移。然而实践中农民迁移路径受制于农户拥有的初始资本和可持续生计来源,不同阶层农民的迁移路径呈现层级性。农民迁移在目的地上表现为从城镇、中间集镇到中心村的地域层级,各迁移路径性质分别是非农化迁移、过渡性迁移和农村内部迁移,这种农民迁移实践可以归纳为“层级迁移”。层级迁移是农民阶层分化背景下的农民迁移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4.
乡—城迁居老人的出现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其留城养老意愿是家庭代际互惠链条得以维持的关键.本文基于对西安市858名迁居老人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迁居老人的社会资本现状及其对他们留城养老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63.85%的被访者愿意留城养老;迁居老人属于城市社会资本弱势群体,其社会资本存量较低,且呈现强关系与弱关系相结合的特点.社会资本对迁居老人的留城养老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社区规范、社区互惠程度与迁居老人留城养老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受互动内容影响,社区互动水平与之呈负相关关系;社区信任水平对迁居老人留城养老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5.
乡约作为民间治理的话语实践,是各种权力在规范乡间秩序时的一种再生产。随着朝代更迭,乡约也在不断演进,乡约发起者由士绅逐渐过渡为官员,乡民参与由自发变为强制。循着福柯"话语—权力"和"权力—规训"的路径对乡约进行探讨,可以发现:乡约内容自儒家伦理转为皇帝圣谕,体现了乡间治理话语权由绅权向皇权的转移,乡约由最初的民间自治组织最终沦为官方执役工具;拥有权力合法性的皇权在对乡民意识形态建构时,也从道德教化转向了对乡民的权力规训。  相似文献   
66.
威廉·莫里斯的代表作《乌有乡消息》是一部以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为题材的优秀的长篇空想小说。该小说中蕴含的生态观及教育观都体现了莫里斯所倡导的回归自然的理念,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7.
李合群 《社会科学》2007,1(12):132-138
唐宋时期,我国古代里坊制由鼎盛走向崩溃。这一崩溃过程,萌芽于唐代中晚期的长安城。北宋东京开封城内,里坊的崩溃,以"侵街"为突破口。由于宋廷极力制止,使得崩溃过程出现了复杂性与反复性,直至北宋末年,里坊制才彻底走进坟墓。从此,宋东京城内街市、楼阁遍布,官民混合而居,呈现出崭新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68.
在中国移民史上,麻城孝感乡是一个内涵相当深厚的地理概念.关于麻城孝感乡的口碑传说,在四川绵延不断.本文具体考证了麻城孝感乡的建置沿革,认为其存在于明代中期,1472年方撤销建置;"麻城孝感乡现象"的产生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具有麻城孝感乡作为元末明初移民迁川中心,以及清初以来以湖广籍为主的外省移民,动辄称祖籍麻城县孝感乡两个层面的意义;并以实际案例从冒籍角度探讨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9.
唐代悲田养病坊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悲田养病坊是设置于寺院、专门收养贫病孤老者的慈善机构,它源于佛经中的“悲田”思想和僧俗赈济贫病的善举。唐长安年间(70 1—70 4年)政府开始把它纳入国家救济体系,直到唐末。其经济来源为官府供给、官置本钱的利息、寺田收入以及信众的供施。悲田养病坊在唐代虽历周折,对后世慈善机构的设置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2016年的春节,三乡圩镇及其周边乡村比往年显得更加热闹、喜庆。新安装的村道路灯,如同一颗颗明亮的夜明珠,在漆黑的夜晚为老区人民照明,鲜红的中国结更是增添过年的喜庆气氛。此前,梅县区老促会雁洋镇分会领导注意到,三乡圩镇至周边江上、松柏、梓楼、龙颈村民小组的村道,仍未安装路灯,村民们夜间行走极为不便,存在安全隐患。分会领导将这一民生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