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94篇
理论方法论   57篇
综合类   512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12.
中国拥有众多的传统村镇,是传统文化的明珠、乡愁的空间载体。但大部分传统村镇存在建筑败坏,空间空心化,文化衰退等问题。论文认为传统村镇活化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传统村镇活化目标,引领传统村镇良性活化与发展;二是选择适宜的开发模式,确定合理的传统村镇活化路径;三是适宜文化商业化,提升吸引力,激发传统村镇的生机与活力;四是内引外联,促进要素流通,构建动态、开发的传统村镇活化系统;五是加强制度创新,建立清晰的传统村镇活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六是加强承载力管理,保障传统村镇活化的红线。  相似文献   
13.
《寂静的春天》一书向人类展示了未来世界极可能出现的图景:春天再也没有百鸟争鸣、百花齐放,而是寂静无声,一片黯淡。百鸟已死去,百花已凋零,人类孤独、自大、愚蠢地活着。春天为何如此寂静?究其原因,是杀虫剂等有毒化学品的滥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本文从反乌托邦的内涵入手,通过分析书中的主题元素:虚构的末日世界、技术的异化即杀虫剂等有毒化学品的滥用、对世人的警醒,来阐释作品的反乌托邦主题。  相似文献   
14.
我们说,完美的制度只是一种理想或乌托邦。现代民主政体和市场机制需要进一步改善,但它仍具生命力,人类尚未找到替代它的体制。就此,博源基金会理事长、招商局集团和招商银行前董事长秦晓发表文章说,在历史上,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都曾尝试过寻求对现代市场体制的替代方案,其中最典型的,  相似文献   
15.
鲁涛 《云梦学刊》2013,(3):133-133
舒文治著的《远游的开始》一书已于2013年3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著以先锋文学研究、类型文化考察、诗歌的救赎与文学乌托邦的回望、地方文学存在性扫瞄汇集而成。该著浸润了舒文治二十余年的心智漫游。  相似文献   
16.
桂林龙脊梯田的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是自然景观与乡愁旅游资源的综合体,承载着景区的历史记忆,是延续和传承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文化的重要表征。留住乡愁文化对于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重塑乡愁记忆和树立乡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村民作为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旅游感知的内部视野,与作为外部视角的政府、游客和媒体有着不一样的建构策略,在深描各行动者如何"留住"与"重塑"乡愁的基础上,提出活化社会记忆、激发集体记忆、凝聚情感记忆和赋能媒介记忆的乡愁旅游发展路径,旨在强化乡愁旅游主体地位、增强乡愁文化认同、搭建乡愁情感纽带和创新乡愁文化感知。  相似文献   
17.
18.
“乌托邦”作为人们一直渴望和寻找的梦想,在中外众多的文学作品里多有反映。沈从文的《边城》和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乌托邦主题有很大不同。二者一个重构过去,一个虚拟未来,以不同的视角揭示了一个相同的主题:美好的乌托邦是以放弃精神、灵魂、自由为代价的,而人又不可能做出真正的选择。因此,人类永远找不到通向彼岸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宋代政治斗争剧烈,大批谪宦文人至贬地后身心会经历“恶托邦”的惊恐、“异托邦”的不适和“乌托邦”的诗意栖居三个逐步深化的心理状态的递嬗过程。宋代谪宦文人在心理层面上的此种转变,既是因宋代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所致,亦与宋代社会“三教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谪宦文人心态逐渐圆融豁达有关。从“恶托邦”“异托邦”和“乌托邦”三个维度分析宋代谪宦文人持续性的贬地书写,可窥见谪宦文人心态演变的轨迹,并感知其作品所映射出的贬地在宋代国家政治中地位的变迁之势。  相似文献   
20.
邓艮 《江淮论坛》2006,(6):185-188
青年诗人黄葵从诗歌的边缘地带,驱动诗歌的犁铧,走向了遥远;而那远方同真理一道诞生,是用葡萄藤编织思想的堡垒,它让人类找到了居所那博大的中心。从边缘走向遥远,诗人一路绽放思绪的花朵,把忧伤与乡愁、抽思与历史、日常生活与诗性抒写舞蹈成诗歌的舞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