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9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7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8篇 |
人才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295篇 |
理论方法论 | 59篇 |
综合类 | 515篇 |
社会学 | 57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杨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在此跨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黑婴经由“乡愁”的激发与引领,讲述了新一代南洋华侨青年的苦难、迷惘以及艰难的蜕变。今天看来,这种包含着独特生命体验和丰富历史痛感的文化乡愁,正是南侨作家黑婴在“华文文学”和“海派文学”的脉络之外,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真正而独特的“新感觉”。 相似文献
92.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6):57-62
诗人李强的家乡系列诗歌在审美意象的塑造上具有细腻深邃、丰富多样的特征。诗人运用由中国古代诗歌延续而来的各种乡愁意象,通过通感、时空交融等艺术手法拓展了故乡的表达范围,超越了个体的生命体验,一方面引起读者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把这种情感体验引向更加深远的艺术境界,从而把读者从个体独断封闭的现实经验世界中解脱出来,通过审美达到一个更加自由、广阔的精神世界。同时,诗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乡愁诗的审美意蕴,着重描写了故乡的质朴、温暖和亲切,使故乡的美好与恬静不仅仅停留在美好的记忆中,更和当下的现实生活产生互动与联接,并赋予主体更强的生命动力,乡愁也因而具有了更为积极、主动的审美内涵。此外,诗人还用远距离审视和儿童化视角的艺术技巧,带领读者进入本真的艺术审美世界,以期实现跨越时空的心灵沟通以及乡愁母题的时代拓展。 相似文献
93.
WU Xiao-yan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6)
从近代开始孕育的科学乌托邦主义思潮在几个世纪里蓬勃发展,但在20世纪遭遇到了乌托邦视域当中浪漫主义、科学敌托邦、反科学乌托邦和其他乌托邦的质疑,卢德主义和新卢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等展开的科技社会批判,从精神分析学和文化心理学、科技理性与科技文化等角度展开的科技文明反思。从科学乌托邦主义几个世纪的多向建构到20世纪的多维解构,揭示了科学乌托邦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中日趋从具有批判性、前瞻性、超越性的社会理想转变成保守性、利益维护性的意识形态,从革命性的激进社会先导力量退化成渐趋保守改良的技术应对。这为当今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4.
刘华军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11-13
不同于孔子,“仁”在孟子学说中被降格。“仁”乃人心,由“心”推出“性”,由“性”乃事天,这是孟子的天人关系。孟子又以人性为出发点,认为“仁政”实乃“心政”。由于孟子对于天人关系次序的理解失当,即便是主张土地、税法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上与当时的现实相距太远,孟子的“仁政”也只能是他心中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95.
周桂芹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
马尔库塞"现代乌托邦革命论"的显现特质是将革命的重心由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领域转向了内在的心理和意识领域,他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实日趋严重的深切忧虑和对当代工人阶级状况深入剖析是其社会变革战略的立论之基和立论之源.虽然,马尔库塞的"现代乌托邦革命论"由于现实主体的缺位,却最终沦为真正的乌托邦.但是,他对"总体人"的关注、"总体革命"的探究、"乌托邦社会主义"的诠释又是其理论的独到贡献. 相似文献
96.
谈际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5)
卢梭契约论思想同时拥有破坏性与建设性双重特性,这使得人们对卢梭产生了两种迥然有别的评价。要客观地评价卢梭就必须重新检讨其思想遗产,特别地审视其影响深远的契约论中的平等自由主义思想,清理蕴涵其中的主旨和价值原理。我们发现,只有体味卢梭著述的初衷才能明白其理论的指向:卢梭契约论在于考察人类社会生成的过程,建立政治制度运作的社会机制,确立自由与平等的价值原理;其契约论的目的在于通过引入道德观念建构政治权利原理,平等的自由主义应被看成是政治运作的法则而不是道德乌托邦。 相似文献
97.
李仙飞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6):46-49
人类理性一直在为规范性和普遍性作着真诚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始至终都带着理想的应然逻辑的“乌托邦”,的确成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类存在无意识”。虽然“乌托邦”一词在我国似乎早已为人所“熟知”,但正如黑格尔所言“熟知并非真知”,对“乌托邦”理想的憧憬和追求,人们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但并未像西方那样存在激烈的交锋。这与我们对乌托邦问题认识得不够深入直接有关。概述国内外乌托邦研究的状况,有助于我们重新解读这一重要但尚未有定论的命题。 相似文献
98.
黄忠晶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4):74-76
在莫尔描述的乌托邦社会中,人们具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在生死问题上,人们采取“安乐死”的态度;乌托邦生活方式的总体原则是快乐;乌托邦社会的生活十分强调集体性。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的个性和自由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压抑。 相似文献
99.
孙宜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2):98-103
作为晚清思想文化界的旗手,梁启超的救亡启蒙思想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其诗、文、小说,虽以经世致用为目的,却能以饱蘸感情之笔,怀抱未来中国的美好理想,在宣传启蒙救国的同时,构筑了一个人人摆脱了被奴隶的地位,获得个人权利和自由,傲视世界的未来中华"乌托邦"世界,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形成明白晓畅、摄人魂魄的文风。这种风格的形成,既与梁启超所处过渡时代的精神需求有关,也与梁启超所接受的西方政治、学术和文学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0.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8
为了推动乡村旅游的品牌化发展,从乡愁诉求的视角探讨在乡村旅游品牌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忽视旅游者核心情感诉求、建设模式同质化严重、文化内涵缺失。以安徽歙县许村为例,分析乡愁情感在乡村旅游品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从人口特征、客源地、心理需求等方面对许村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对许村可识别的乡愁资源从乡村空间、物质载体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并结合乡愁诉求对许村旅游品牌进行定位。然后提出塑造乡愁记忆场所、设计乡愁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品牌体验式营销、建立品牌文化营销意识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