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10篇
  免费   701篇
  国内免费   115篇
管理学   4022篇
劳动科学   796篇
民族学   612篇
人才学   4347篇
人口学   135篇
丛书文集   4197篇
理论方法论   1030篇
综合类   11157篇
社会学   3189篇
统计学   541篇
  2024年   339篇
  2023年   1226篇
  2022年   1162篇
  2021年   1168篇
  2020年   932篇
  2019年   868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639篇
  2015年   746篇
  2014年   1857篇
  2013年   1643篇
  2012年   1690篇
  2011年   2206篇
  2010年   1968篇
  2009年   1838篇
  2008年   2098篇
  2007年   1359篇
  2006年   1221篇
  2005年   1339篇
  2004年   1159篇
  2003年   1084篇
  2002年   851篇
  2001年   814篇
  2000年   598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近年来,宜宾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水平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拓展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多次提出打造各种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的思路,但由于地处中国西南,在城市发展、产业集聚、创新人才等方面存在要素瓶颈。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创建具有宜宾特色的小镇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本文就有效实现特色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要素对接,深入挖掘宜宾特色优势产业及核心要素资源,努力破解西部后发城市创建特色小镇的要素瓶颈,形成宜宾特色小镇形态架构和创建路径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62.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从生产力逻辑出发,系统阐述了城乡发展从“依存、对立、再到融合”的历史逻辑规律,这是新中国70年城乡收入结构变迁的理论基础。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出发,考察新中国70年城乡收入结构变迁的特征事实和逻辑主线,发现新中国70年城乡收入结构变迁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演进阶段,呈现出“低水平均衡-高水平失衡-高水平缓和”的分步演进特征。其逻辑主线包括一条根本主线和三条具体主线,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立足中国发展实践探索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共享发展这一根本主线,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动态调整”的时代意蕴三条具体主线。站在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振兴乡村,成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的矛盾,平衡城乡收入结构的时代抉择。  相似文献   
96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缩小城乡差距,振兴乡村发展,必须着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民获得感。在经济新常态下,财产性收入作为收入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逐年增加,存在较大的可挖掘空间。探究当前农民财产性收入在收入分配、土地制度、金融体系、农民意识方面的制约因素,对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要做出针对性的政策优化: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促农民增收、基于承包地和宅基地确权保护农民产权、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以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以培养农民投资理财意识,确保农民资产增值的制度性供给,为农民增收提供不竭的内驱动力。  相似文献   
964.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首先解决"钱从何来"的问题。由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政府公共财政支农资金须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但学界对公共财政支农支出对于私人部门投资的影响作用的观点分歧较大。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农支出对于私人部门投资的影响,然后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和分位数回归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从整体上看,考察期间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于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但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非对称性等特点;结构性财政视角下地方政府财政的三类支农支出发挥"挤入效应"的机理大致相同,但效应大小有别且各有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挤入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5.
966.
中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度。中国共产党要在农民国度里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必须对乡土社会进行广泛持久的政治动员和宣传,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与认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以经济整合、政治整合、思想文化整合等方面对于乡村社会进行了整合,通过这些方面的整合,对瓦解既有社会秩序、重构意识形态乃至抗战的胜利坚定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之后新中国的成立赢得了民心。  相似文献   
967.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设施”和重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68.
969.
《江西社会科学》2019,(12):68-75
"女乡贤"是指有德行、有声望,热爱乡村并奉献乡村的乡村女性。在历经乡村女性叙事嬗变以及艰难的跨越后,新世纪以来小说中涌现出一批区别于传统乡村女性的"女乡贤"形象,显示出乡村女性叙事的新维度。整体上看,"女乡贤"叙事表现出三种转向: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从注意私德到注重公德,从家庭空间到乡村公共空间。无论是在文学还是乡村文化层面,"女乡贤"叙事的出现,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0.
《琼州学院学报》2019,(3):54-60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脱贫攻坚、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保持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起步早,发展快,促进了海南省新兴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人均收入的增加,为国际旅游岛的打造增添了亮点。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什进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典型个案,有其成功的做法与经验,也面临新情况与新问题。建议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处理好乡村"拆"与"建"的关系,重视教育和人才培育,发挥村民的主体地位,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海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