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20篇
  免费   789篇
  国内免费   148篇
管理学   554篇
劳动科学   61篇
民族学   566篇
人才学   101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3932篇
理论方法论   628篇
综合类   8478篇
社会学   701篇
统计学   100篇
  2024年   306篇
  2023年   1178篇
  2022年   998篇
  2021年   1123篇
  2020年   915篇
  2019年   852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487篇
  2014年   808篇
  2013年   676篇
  2012年   762篇
  2011年   791篇
  2010年   793篇
  2009年   741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679篇
  2006年   577篇
  2005年   471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刘倩 《阴山学刊》2015,(1):36-40
《银狐》是郭雪波在对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整合的基础之上创作而成的。作者通过叙述常年栖息于科尔沁草原的一只银狐与人类、现实的关系和冲突,构成了小说内在叙事张力。虽说目前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这部小说内容、题材和创作方法的民间特色,但从叙事学的角度,在民间语境中对它予以观照的甚少。因此,有必要对小说的民间性叙事特做纵深拓展。也就是说,从小说的民间资源和叙事策略,探讨民间叙事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的影游改编对想象力的美学变革、理论重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类富有成效的跨媒体生产实践丰富了想象力的理论建构。影游改编的媒介转码与互媒性的文本架构、渐进机制与角色扮演的互动叙事以及受众参与的身份编码与社区认同,促使网生代受众在个体身份编码、重新部落化的同时,建构独属于人类共同体的审美意识形态,预示了跨媒体想象力时代的到来,对于电影与游戏产业的深化发展与融合、创作类型与生态的丰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实题材电视剧在情感上成为观众予以接受或抵抗现实生活、宣泄情绪的重要途径。在对部分现实题材样本分析整理后,笔者发现情感可以直接从文本中被提炼出来,因此情感意义的产生在文本叙事中发生,即在情感叙事中创作者将一系列意义信息在叙述中进行编码,受众在探寻影像情感修辞的过程中会按照不同程度的理解对意义进行解码。本文尝试对包罗情感的叙事单位予以结构性描述,说明其中的组合和递归原则,进而根据某种规则和形式阐明情感与影像叙事密切关联的要素、技巧和呈现手段。  相似文献   
14.
后稷的地望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并由此延伸出后稷感生神话的存续形态、变迁机制等一系列问题。陕西武功地区秉持传统的"陕西关中说",地方文化学者因其所处场域而凭借惯习来选择策略,积极通过地方文献整理、古迹修缮、著书立说等活动建构了后稷神话在当地的物象叙事、语言叙事与行为叙事。地方文化学者书写区域史的知识生产过程造就了后稷神话在地望纷争背景下的多元传承形态,形成了"神话主义"的一个特例,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一方水土养这一方人,一方人必讲这一方水土"的颇有反思意味和探讨空间的知识社会学命题。  相似文献   
15.
在详细梳理西村张书记生命历程的基础上,利用生命历程理论的分析范式,将张书记的个人生命历程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研究,探讨了宏观社会背景、社会力量对张书记个人生命历程发展的影响,同时也阐述和强调了张书记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自己生命轨迹和整个村庄经济收入、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村民日常生活等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18.
"年例"是粤西乡村传统文化的记忆,体现着乡村民众的思想智慧和文化性格。它以古老的文化表现形式阐释着"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的积极价值取向,构成了粤西百姓的精神寄托。当前粤西"年例"在社会认识、政府主导、传承主体及发展模式等方面遭遇困境,需要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探寻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策略,使其有利于凝聚乡村力量,引领乡村文明风尚,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