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60篇 |
免费 | 541篇 |
国内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92篇 |
劳动科学 | 80篇 |
民族学 | 480篇 |
人才学 | 132篇 |
人口学 | 67篇 |
丛书文集 | 3090篇 |
理论方法论 | 548篇 |
综合类 | 5800篇 |
社会学 | 709篇 |
统计学 | 4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3篇 |
2023年 | 961篇 |
2022年 | 995篇 |
2021年 | 1064篇 |
2020年 | 833篇 |
2019年 | 686篇 |
2018年 | 225篇 |
2017年 | 156篇 |
2016年 | 195篇 |
2015年 | 267篇 |
2014年 | 515篇 |
2013年 | 474篇 |
2012年 | 549篇 |
2011年 | 538篇 |
2010年 | 547篇 |
2009年 | 525篇 |
2008年 | 658篇 |
2007年 | 522篇 |
2006年 | 486篇 |
2005年 | 440篇 |
2004年 | 439篇 |
2003年 | 544篇 |
2002年 | 204篇 |
2001年 | 164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本文通过分析2003年云南大学对裕固族大草滩村做的调查资料,运用农村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从裕固族大草滩村的现有行政体系入手,探讨文化网络内部的历史、民族因素,及其更细微的象征符号。以此,进一步分析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的互动关系,探索国家政权渗透到乡村社会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63.
64.
65.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文章以新疆农村电商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疆农村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并探讨不同阶段的农村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研究发现:第一,新疆农村电商发展迅速,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第二,在产生阶段,新疆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进而正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如巴州尉犁县“电商+直播+文化+农产品销售”模式。第三,在成长阶段,新疆形成农村电商聚集,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如喀什地区疏附县的“农村特色产业+互联网创新”模式。第四,在成熟阶段,新疆区域经济带动农村电商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如阿克苏市“电商+产业园+网红直播+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66.
基于2010—2019年苏浙皖地区县域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动态DEA-malmquist模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行测算,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政策效应,进一步分析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苏浙皖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大部分处于有效率阶段,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同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应推进农业技术进步效率的提高,加快苏浙皖地区一体化进程,精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采取差异化政策等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福州市在全面加快乡村基层“三治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三治的“融合度”“规范化”“一致性”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而通过分析与探讨,可以发现民法典分别蕴含乡村治理的“法治”“自治”“德治”的基本要素。因此,应当运用民法典的共治理念与规则体系,促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8.
张天娇苏敏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16-22
脱贫攻坚是党和国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思想脉络及论断提法为推进脱贫攻坚学术研究指明了主题与方向。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及学位论文数据库为研究基础,基于关键词分析及多纳比蒂安“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型,梳理脱贫攻坚研究中呈现的问题和对策,整合脱贫攻坚研究的热点与态势。以“顶层设计-扶贫领域-扶贫地域”为脉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呈现以下主要态势:第一,在理论基础方面,宏观的中国化扶贫理论体系构建不足;第二,在研究视域方面,需进一步着眼于巩固扶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等多元主题;第三,在研究内容方面,较之扶贫结果维度,关注结构与过程维度的研究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69.
村规民约是我国农村治理的重要规范,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形式化和虚置化问题,未能从“上墙”走向“落地”。本文基于制度要素和制度嵌入理论,构建了整合式分析框架,对H村和X村两个案例进行比较,探究村规民约效力实现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是否具备相应的制度要素,并与外部社会网络相嵌合,是影响两村村规民约效力实现的重要因素。基于两村的案例比较为村规民约的效力实现提供了有益启示: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应当完善村规民约的制度要素和实施机制,并推动村规民约嵌入乡村社会网络,寻求乡村内生性力量的支持,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相似文献
70.
李海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9-27
中国社会的共享传统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并被以儒学为主体的国家礼治模式所形塑,表征着中国内生性发展的一种社会运行机制,因此可以成为理解中国社会的内部视角。追溯与梳理传统社会中的相关话语形式,理解与阐释历史上国家礼治与地方自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促进对自古及今中国社会内部制衡机制的认知。纵观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发展历程,无论是20世纪上半叶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还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集体化时代的“新德治”实践,以及新时期乡村社会中的“礼治复兴”现象,都会发现以礼治为表征的共享传统的坚韧传承及其在社会振荡时期的重要调谐作用。发掘中国社会共享传统中的知识共享、社会共建、道德共育等核心要义,不仅有助于准确理解当今乡村社会中普遍出现的“礼治复兴”现象,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亦有着重要镜鉴意义,还可在激活中国社会整体人文精神的意义上,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