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59篇 |
免费 | 513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57篇 |
劳动科学 | 68篇 |
民族学 | 435篇 |
人才学 | 103篇 |
人口学 | 36篇 |
丛书文集 | 2072篇 |
理论方法论 | 387篇 |
综合类 | 4692篇 |
社会学 | 559篇 |
统计学 | 1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75篇 |
2023年 | 948篇 |
2022年 | 985篇 |
2021年 | 1041篇 |
2020年 | 819篇 |
2019年 | 667篇 |
2018年 | 208篇 |
2017年 | 133篇 |
2016年 | 160篇 |
2015年 | 205篇 |
2014年 | 366篇 |
2013年 | 302篇 |
2012年 | 340篇 |
2011年 | 337篇 |
2010年 | 345篇 |
2009年 | 336篇 |
2008年 | 353篇 |
2007年 | 295篇 |
2006年 | 239篇 |
2005年 | 152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刘集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1):69-74
本文主要探讨全盘西化的代表人物陈序经的乡村建设观。在20世纪30年代乡村运动接近尾声之际,陈序经秉其西化立场对乡建运动展开激烈的、全面否定式的批判,并提出了以工业化为前提、以都市化为起点的正面主张。本文在论述陈序经乡村建设观及其引起的乡建论战的基础上,对陈序经乡建观的得失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2.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5-33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来历经四个阶段的转变与发展,走过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始终贯穿着这样的发展逻辑:以得自农民之道还之农民。这一发展逻辑的内容主要是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逐步赋予、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有效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中央政策与农民的互动中不断向前推进。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坚持以农民为中心,正确处理农业农村改革与农民发展的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广大农民推进乡村振兴;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坚持与农民的有效良性互动;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执行;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不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23.
公共艺术在乡村建设中的介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海燕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221-222
将公共艺术在乡村空间上的拓展和未来乡村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为公共艺术寻求理想的未来生存空间而介入乡村空间进行可能的探索和尝试。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预见的社会新改革时期,乡村生活将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公共艺术进行自我的改造并成为获得自尊的途径;公共艺术将作为社会新的启蒙和一种普及的文化大力地推进乡村空间拓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4.
民族地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是一种少数民族村寨通过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带动乡村社区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发展的一种农村现代化方式.这种模式既改善了农村经济收入水平,又保持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乡土特色,使村民在农村地区就能够分享到与城市生活等值的现代文明.文章把工业乡村发展模式与东部发展得较好的华西模式做横向与纵向、形式与内容、时间与空间的对比研究,旨在于总结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对民族地区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5.
1920年代以来,基于对中国社会变革性质的不同认识,国内各派别或团体纷纷探索不同的变革道路。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从事土地革命,以晏阳初为代表的平民教育派则以"四大教育"为主要方式推行乡村改良。 相似文献
126.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7-94
明政权建立后,国家的提倡和支持不仅为乡约的推广和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而且也使乡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合法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嘉靖年间,广东士人黄佐所作的《泰泉乡礼》将乡约与国家权力做了适当的调适和融通之后,建构起了一个以乡约为中心,包括乡校、社仓、乡社和保甲在内的立体型乡治体系,从而将基层社会中的政事、教事、养事、祀事和戎事等生活事务串联起来,逐步实现了乡约在其性质、功能、组织以及制度等方面的时代性转变。黄佐乡约理念的践行为明代和后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做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7.
河南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应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
通过对河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SWOT分析,指出河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及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促进河南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河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要做好各项配套工作,不仅依资源合理开发规划、合理进行市场营销策划,而且要丰富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增加农民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128.
张敏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39-41
梁漱溟是20世纪上半叶乡村建设运动的领袖,他提出乡村建设思想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文化背景。乡村建设运动有积极一面,也有其理论缺陷,但对今天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仍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