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3篇
  免费   613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785篇
劳动科学   144篇
民族学   486篇
人才学   98篇
人口学   44篇
丛书文集   2489篇
理论方法论   537篇
综合类   5374篇
社会学   843篇
统计学   206篇
  2024年   249篇
  2023年   940篇
  2022年   952篇
  2021年   977篇
  2020年   738篇
  2019年   657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583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896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朱祥海 《理论界》2012,(7):73-75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法律思潮,以批判为共同指向和基本特征,形成了"法律批判"运动;表达为两个理论诉求:批判与重建。批判以重建为目标,重建以批判为先导。批判者们努力述说着自我确证的"学术真理";各自为政、相互批判,却从未相互支持,难以达致其根本诉求与理想。走出困境、实现超越,需要以更高远的理论视野作最基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2.
133.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乡村建设中农民房屋建筑类型从特质性的“匠心独具”到同质性的“千村一面”,再到异化性的“自厝同异”变迁路径,反映出传统文化的保护危机,也深刻揭示出建筑变迁背后暗藏的农民与地方政府间的多元矛盾和博弈。此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主体性被消解,成了被建构的对象或客体,而地方政府却不断强化构建主体的身份认同。事实上,当前乡村建设呈现出五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是为城市消费者休闲情趣的乡村建设;二是为城市中产阶级家乡情感的乡村建设;三是为地方政府凸显政绩的乡村建设;四是为开发商投资回报的乡村建设;五是为农民生存利益的乡村建设。不同参与者均带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介入乡村建设,直接影响到乡村建设的发展走向。因此,要处理乡村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强化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身份,赋予农民对乡村建设事务的话语权与决定权。  相似文献   
134.
《村歌》是孙犁根据1947—1948年下乡参加土改工作的经验创作而成的中篇小说。本文通过对《村歌》的文本分析指出,在新的历史情势下,孙犁试图借助小说这一文学体裁,记录、反映并想象和建构革命的现实与远景。区别于同一时期大部分的土改小说,孙犁在《村歌》中并未着力呈现政策对现实的引导或两者之间的频繁互动,张岗村的土改运动主要被叙述为政策引导下村庄内生的革命潜能的引爆,土改中遇到的阻碍大多通过村庄中人半自发的组织、互助和话语创新得到解决。这一构造内含着孙犁对革命路径的想象,即革命不仅意味着对村庄的颠覆和改造,更存在着从乡村传统和日常人伦中生发出来的可能。但同时,在小说中,激荡的革命情绪最终仍然被回收为双眉个人情感的高扬,却也症候式地呈现了这一革命想象与现实的龃龉,和在新的历史情势下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5.
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名。它将自身独特的魅力烙印在乡村社会,深刻影响着乡村众民的生活实践。在与乡村风俗习惯有机结合后,成为乡村的文化基因及秩序基石。然而,伴随着近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乡村礼仪文化一度衰落,致使乡村民众面临着诸多困惑,而乡村失序问题亦渐次产生。解决这一问题,还乡村一个和谐有序的发展局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重构乡村礼仪文化成为理性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6.
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原型、乡村的传统观念及其所形成的乡村文化价值,目前处于"乡村文化建设者"所忽视甚至抛弃的倾向,文化的引导者及设计者们将城市的观念、方法、措施等不假思索地倾倒给乡村,使乡村失去了文化自信和自觉。本文从彝族建筑文化原型及营建观念的视角,阐释乡村建设的"文化价值",强调文化原型作为乡村建设的核心支撑,旨在给当下乡村建规划设计师与决策者提示出"独立文化价值",并据此构筑起彝族地区乡村营建的策略,赋予乡村建设发展的新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7.
李斌《村庄视野中的阶级、性别与家庭结构:以1950年代湘北塘村为中心的考察》一书,以湘北塘村为个案,通过大量的口述资料和地方文献,质疑和深化了前人关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经典论述。不同于以往革命史叙事下以国家为主体的论述,作者紧紧围绕性别、家庭和阶级三个维度,从女性视角出发,展现了农村妇女在解放前、土地改革时期、农业合作化时期和“大跃进”运动时期中切实的出境和生命体验,揭示了不同时期男女平等与不平等、妇女解放与未解放的复杂性,因而也刷新了我们对1950年代中国农村妇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8.
正微信朋友圈建起来,心随动车动起来。2014年8月21日2时50分,湖北恩施州建始县首届"乡村·中国梦"心爱素拓活动的20名少数民族乡村青少年英才踏上前往北京的列车。这些走出大山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优秀乡村医生、优秀乡村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北京的5天时间里,不仅开阔了视野,历练了内心,感知了使命,思创了未  相似文献   
139.
自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把发展乡村旅游上升到国家政策的高度以后,体验式乡村旅游日渐兴起,备受游客青睐,成为最具发展力的乡村旅游模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武汉市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实证研究,利用ASEB栅格分析法,研究体验式乡村旅游的现状,包括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现在问题、市场潜力等,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创新乡村体验式旅游的发展模式,提升其吸引力,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40.
近几年,乡村旅游的人数和规模呈现出了持续性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以乡村旅游的方式来满足自身亲近大自然、放松身心的需求。乡村旅游不仅属于农村的自然资源,也体现出了鲜明的文化价值,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也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