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3篇
  免费   613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785篇
劳动科学   144篇
民族学   486篇
人才学   98篇
人口学   44篇
丛书文集   2489篇
理论方法论   537篇
综合类   5374篇
社会学   843篇
统计学   206篇
  2024年   249篇
  2023年   940篇
  2022年   952篇
  2021年   977篇
  2020年   738篇
  2019年   657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583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896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近年来,我国的农民环境抗争不断爆发而多数未能实现其抗争诉求。案例中,受到环境侵害的易村农民通过"结盟"与"树敌"、"依法"与"依势"、"示弱"与"示强"、"求内"与"借外"等多元抗争策略,试图借助政治机会、伦理道义、外部资源等提升集体行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然而,政治文本为农民环境抗争提供的政治机会在实践中被地方政府以无既定规则的非制度化应对策略予以封闭。同时,地方政府、污染企业以权力和金钱为媒介不断在乡村社会中拓殖所形成的权力结构,极大地消解了农民集体行动的意愿和能力。由于国家与农民之间缺乏有效联接和制衡机制,农民环境抗争大多处于孤立无援、进退失据的困境。  相似文献   
982.
信任是社会正常运作的基石,是治理的基础性要件。乡村治理旨在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这需要构建一系列的信任来维系和浸润。随着市场经济力量不断渗透到村落场域,行政效能不高的乡镇机构、臣民式文化的乡村型态、半熟人社会的乡村生态,导致治理权力呈现内卷化、治理效益出现过密化、自治能力显现衰退化趋势,引发村民对社会秩序、村干部权威和合作者义务不同程度的不信任,给乡村治理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83.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移民社会系统的影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可能会对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社会心理、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社会关系网络、收入与支出、就业与生计模式等产生影响。随着社会的转型,移民发展观和安置理念的转变,移民政策的完善,安置模式的创新,工程建设对移民社会系统的影响逐步减小,但无法完全消除。为了实现移民社会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需要优化安置点的选择,对移民实施外援和内源干预,提供就业服务和能力再造,加强资源倾斜与整合力度、加强移民制度建设,通过上述手段的合力共同促进移民社会系统的重建。  相似文献   
984.
"新批评"传入中国后,在文学语言观念上对中国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五四"以后,中国文学批评反对传统的语言载体论,开始重视语言与意义的关系,实现了语言意识的最初自觉;二是通过20世纪80年代"文学本体论"大讨论,产生了由语言载体论向本体论的转向,确立了语言在文学中的本体地位,但由于对"新批评"的误读和中国化的文论环境,文学批评又最终走向了主体论;三是在后现代语境下,中国文学批评面临价值虚无主义的危机,重新讨论"新批评",有利于文学价值的重建。  相似文献   
985.
为了总结和探讨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问题和对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广西社会学学会主办了2014年学术年会,会议的主题是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与会代表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的难点、热点和存在的问题,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提出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成功案例和丰富对策。  相似文献   
986.
托尼的社会学研究在国内学术界被低估甚至被忽视了,他对中国的研究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也影响了当时中国学者的研究,典型的是费孝通的乡村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托尼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而托尼与费孝通共同的研究传统就是历史视角、整体视角,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农村,无论是从一般学术意义上,还是具体的中国当前农村问题的研究上,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继承和发扬这一研究传统,是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87.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城乡教育因急速变迁而产生了痛楚。在打破传统中国“无差别统一的城乡良性循环”,推进近代“新式教育”以来,城市剥削和压迫乡村的城乡关系就决定了中国教育一步步地失去乡村,失去了传统中国的乡村文化和乡村价值。21世纪以来的“办学城镇化”更进一步在空间上和地理位置上使得中国教育失去乡村。一百多年来,中国教育不断地接受逐步失去“乡村”的事实,中国乡村也在外部压力下被迫应对“新式教育”以及“办学城镇化”的诸多调整,最终促成了今日我们看到的中国乡村教育之现实:如果说乡村有教育,也是城市的教育!  相似文献   
988.
乡村仪式戏剧遗产在保护工作的实践中面临着文化生态巨变、持续传承危机、保护效果有待评估的困境。乡村仪式戏剧遗产保护应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坚持"以民为本"的保护路径,在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开发中科学地推进。  相似文献   
989.
英国黑人移民女作家扎迪·史密斯在其作品中一直关注女性移民的生存境况。《白牙》是史密斯关注第三世界女性移民的典型范例。少数族裔女性移民的民族、肤色、出生地和宗教信仰增加了她们在白人主流社会建构种族身份和民族身份的困难程度。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研究《白牙》,探讨第三世界少数族裔女性移民在西方主流社会的文化身份重建主题,揭示史密斯对多元文化和谐社会的提倡。  相似文献   
990.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胡适、罗隆基等人发起一场要求“人权”与“约法”的运动。学界一直以来大都视之为中国学人争“人权”的运动。然而在现代国家建构的视野下,“人权”、“约法”本为其题中要义,其时中国学人相关诉求的背后,更是他们之于现代国家的理解和建构规划。在这一意义上,他们批判、重建国民性,亦是为现代国家准备相应的国民性基础。因此,这场“人权运动”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和现代国家公民自我确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入到现代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系脉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