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5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06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73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814篇
理论方法论   124篇
综合类   1315篇
社会学   117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一方面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在社会政治结构的形成与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两个方面,即儒学在思想、道德、宗教、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与儒学在社会政治结构形成及政治发展、演化中的作用紧密关联和互动,不仅构成了儒学的特色,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孔子的仁-礼思想结构,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方向和社会秩序结构的基础,既是维护、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又是对社会治理的探讨。从思想与文化,社会制度与文明传统的角度来探讨孟、荀对孔子学说的发展及意义,孟子继孔子之仁,发展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系统,从而奠定了中国文化道德伦理的思想基础,而不是宗教伦理的思想基础。荀子继孟子之后改造了孔子的"礼"(注:孔子之"礼"关注社会秩序,荀子之"礼"关注政治秩序,是为改造),主张隆礼尊君,从而奠定了中国文化政教合一的制度文化的基础。孟、荀对孔子仁-礼学说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形成外儒内法统治思想的两条主线,即外仁政,内礼法。董仲舒在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实践中弥补了孟、荀对儒学发展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2.
在其执政的第五年,鲁隐公曾有一次棠地“观(矢)鱼”之行。《春秋》三《传》对此皆持批评态度,认为他违反了相关礼制。事实上,这一看法并没有充足的史料依据,“非礼”说并非对观鱼事件的忠实反映。  相似文献   
123.
船山礼学思想是礼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奇葩”。船山礼学思想的本质特性多为学术界所忽视,船山礼学思想的本质特征之一即礼以分殊辨别人与禽:船山从礼乃“人之独”而禽兽所本无:礼以维系人道;人禽之别、壁立万仞等角度说明礼的本质特征。由礼以分殊辨别人禽可以管窥船山“礼”性:即言道必以天为宗、言礼“必以人为归”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4.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七篇.庄子再传弟子魏牟所撰<天下>,运用贯穿全篇的"道术,方术"之辨,贬斥儒家、墨家、法家等天下"方术",割裂、遮蔽老聃、关尹传承的古之"道术",使之"暗而不明,郁而不发",终篇章对传承老聃、关尹并集其大成的庄子"道术"推尊至极.郭象通过妄断<天下>原文,谬注<天下>义理,又把<惠施>残篇移入<天下>混淆视听,谬解<天下>为庄子所撰,谬解庄子所撰<天下>尊儒尊孔至极.旧庄学盲从郭象,导致<天下>篇旨"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至今.  相似文献   
125.
论现代乡镇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现代乡镇制度,这是国家社会化转型的基本要求.依据国家与乡村社会力量的对比和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各地的乡镇体系构造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镇政"、"乡派"或"镇政乡派"等不同形式.构建现代乡镇制度,离不开乡镇权力结构的重构和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合作.但是,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构建现代乡镇制度关键是重构乡镇权力,使之形成"官民"二元一体的权力结构,最终建立和谐、民主、合作的现代乡镇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26.
个人资本视域下的劳动力移民城市贫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农村劳动力在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遭遇"制度藩篱",该劳动力移民群体与城市制度内人口、知识移民和财富移民相比,个人资本水平低是其在城市贫困的致因。通过个人资本积累能够消除劳动力移民贫困。  相似文献   
127.
我国村民自治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济改革而产生,是国家治理农村方式的重大变革,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从此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年来,村民自治的推行在广大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村民自治提升了全民族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推动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强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巩固了党对农村的领导.  相似文献   
128.
谅祚改制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礼乐制度、衣冠器物、官制军制以及思想观念等,多为李元昊草创经营所未能及者,给西夏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依据现有汉文、西夏文文献和文物考古资料,经比较研究可知,谅祚改制是一次仿唐色彩浓厚的改制.  相似文献   
129.
中国古代刑事法律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在立法、司法、执法法律意识等方面均严重依赖道德,形成了中华法系独具特色的"伦理刑法".而从中国古代刑事立法、司法、执法以及"无讼"的刑法价值追求角度,都体现出儒家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30.
清代以来,移风易俗成为儒者的新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礼学逐渐兴起,并迅速以狂飚之势披靡天下,挑战程朱理学。清代礼学的研究以考证为基础,以经世为目标,体现出考经求礼、循器明礼、以情释礼、因事研礼的特点。礼学家们藉考证以明礼意、达人情、经世用,使礼学在清代达到了一个鼎盛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