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06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73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812篇
理论方法论   123篇
综合类   1310篇
社会学   117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礼和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国家治理的手段和工具,在国家治理过程中,都发挥了各自的规范和约束作用。礼和刑同步源起于夏,自夏朝开始经殷直至西周,既有了礼,也有了刑,到西周时期达到顶峰。礼是指导人们该怎样行为的规范,是禁恶于未然的预防,其功能在于引导说服;刑是对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刑罚处罚的规范,是惩恶于已然的制裁手段,其功能重在制裁和禁止。礼是引导性指导性规范,刑是禁止性处罚性规范。礼和刑有不同归宿。春秋战国时期法取代了刑,礼一方面成为生活礼仪;另一方面上,成为舆论导向和社会教化的德,这就是礼和刑的归宿。礼和刑对现代的道德和法治建设具有启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2.
孔子预设了当下世界中人类群体生存和发展的绝对性,在天命所照耀、先王伟大传统所灌注的人类整体性存在的视域内,将"仁"显明为人类群体秩序建构的内在亲和力,将"礼"提升为人类群体生存的本质形式,从而为人类整体性存在赋予一种来自天命的神圣辉光,并以自己的亲身践履为身后的大众启示了一条通向人类尊严的大道;他促成了道德标准的内在化,催生了以"行道"为职志、以"圣人"为人格理想的士人阶层,为社会大众提供了在群体中成就自我的方式和途径;他"下学上达"的天命观照亮了人性的幽暗和文化的永恒,开启了人性、物性与天道相贯通的途径,为天下一体的人类礼仪性存在赋予无可置疑的神圣性,标志着即将进入文化勃发期的中华民族对自己历史的觉知和对未来的祈愿。  相似文献   
93.
馂馀礼是祭祀祖先的活动结束之后,周天子率众逐级分享祭品的礼仪。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馂馀礼是以食物共享的方式在神与人、君与臣、以及人与人之间建立和维持亲属关系的仪式。作为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共餐仪式,馂馀礼的宗教功能在于沟通人与神,使鬼神的庇佑和赐福通过共享食物的方式传递给人,使人摆脱疾病和厄运,获得福祐;政治功能在于通过共食和赏赐相结合的方式消除等级差别带来的隔膜和对立,实现社会的统一,维护等级制度的和谐与稳定;社会功能在于加强个体之间的情感、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使血缘认同上升为族群认同,以族群团结实现家国和睦。  相似文献   
94.
章惠萍  程斌 《民族论坛》2010,(5):40-41,63
近年来,饮酒驾驶已严重威胁到他人生命健康、财产甚至公共安全。无论是《民法通则》、《行政法》还是《刑法》,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受害人的利益进行了保护,对饮酒驾驶人的行为进行了规范。本文以饮酒驾驶为中心,从行为构造和责任平衡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5.
郭瑶 《现代妇女》2014,(1):166-167
本文以唐诗《饮酒》(其五)及其三个英译本为例,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翻译对等原则,分别分析其及物性并进行对比,从功能形式对等角度对各译本进行评判。及物性研究为古诗英译探索了新策略,也为译本赏析提供了新视角,具有重要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6.
张成栋 《现代妇女》2014,(1):208-208
孔子的思想核心虽于学界一直有争论,但仁学思想作为孔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毋庸置疑的,本文试从"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克己复礼"等三方面阐述孔子的仁学思想,了解孔子的仁学思想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
无论是历史学、哲学还是心理学,"情"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西汉、东汉思想家们对"情"的认识是存在重大发展演变的,情的主旨从达道、王霸转移到了修性,情的认识论重心从人文逐渐转向理性,体现出时代嬗变的特性。两汉情论的共同之处在于重视道德的实现,希望以君子为代表的道德精英们,运用自律、推己和移情等手段,通过情感的培养来塑造德性,发挥他们道德模范的影响,从而达到维护宗族稳定、引领和规范社会的目的。最终,汉代以伦理化、规范化的儒家情感价值观为核心形成了一套社会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98.
学生是学校与家庭相联系的纽带。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也影响到教师工作、班级的管理甚至于整个中专学校的命脉。因此,要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9.
《东岳论丛》2019,(6):184-190
孔孟荀之间的学术流变是反映先秦原始儒学发展演进的一条重要主线。荀子与"孔孟"相比,如果说孔孟之学是"以仁为本"的话,那么,荀子之学则可谓是"以礼为宗"。"以礼为宗",突出规范之于秩序建构的作用,体现了荀子在战国晚期新的历史语境下对群体社会秩序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礼"无疑是荀子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其所言说的"礼"不仅是实现群体社会秩序的保证、是成就个体道德理想人格的依循,还是天道宇宙运行的依据,由此,荀子的礼论就有了政治学、伦理学和形上学的多维意蕴。三方面比较而言,"礼"首先是政治学意义下的,其次是伦理学意义下的,最后才是形上学意义下的。这种区分,与荀子哲学经验主义、现实主义的进路以及重建秩序的强烈政治追求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