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36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411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蔡东藩作为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历史演义小说家,除了一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外,还有三类著作不为人熟知,它们是<中等新论说文范>等7部教育著作、<清代史论>等历史著述和短篇小说集<客中消遣录>及其它著述多种.  相似文献   
12.
就合肥方言单音动词的词形、词义及语音进行研讨。考释三研讨的单音动词共50条,其中“汏”、“扔”、“(■)”、“尥”、“矼”等牵涉到词典等在注音、释义及词形认定上的一些问题;“搌”、“唵”、“(■)”、“旅”、“拌”、“科”、“远”、“(■)”、“(■)”、“(■)”、“捾”、“(■)”、“斮”等牵涉到古词、古义在合肥方言的留存。  相似文献   
13.
合肥方言单音动词考释(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合肥方言单音动词的词形、词义及语音进行研讨。考释(4)研讨的单音动词共50条,其中"啑"、"挦"、"过"、"■"、"■"、"竦"、"夯"、"■"、"■"、"和"、"謆"、"呴"、"斗"、"糊"、"华"等牵涉到词典等在注音、释义及词形认定上的一些问题;"啑"、"■"、"兴"、"别"、"■"、"飵"、"趱"、"■"、"■"、"呴"、"■"等牵涉到古词、古义在合肥方言的留存。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恩格斯在其晚年与布洛赫等人的书信来往中体现了其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廓清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唯物史观、遵循历史规律、坚持科学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散文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文"的发生开始,其内涵一直在变化。至宋代,散文具有了文体意义,并有了重大的发展。其发展主要源于宋初所提供的特定文化域:前代积淀、社会政治和思想兼容。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擐"读huan音,有"贯穿,穿着"义.据<说文>之解释,据典籍之考辨,据合肥方言之旁证,认定"擐"古读为guàn,当是今所言"挎"之本字.又"擐"读juǎn音有"系"、"拴"义,据"摄"之字义源流,据书证及合肥方言,认定"擐"宜音guǎn,当释"绕,套,扣".  相似文献   
17.
<正>十年磨一剑,刘精盛教授潜心于古汉语领域,笔耕不辍,论述颇丰,汇为《文字训诂简论》一书(2010年4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既重视具体的、个案的词语考释,又注重词汇、词义系统的全面研究;既重视共时平面的词汇、词义研究,又注重对汉语词汇、词义进行历时性研究。同时还对部分文献典籍中的词汇本体进行了研究,并注意考察词汇产  相似文献   
18.
以《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为线索,利用“形用义音序五者互相求”的考字方法,对大型字书收录的20个疑难字进行了考释。考释内容主要包括字形讹误者、俗讹字未与正字沟通者、异体字认同失误者、音未详或注音错误者、义未详或释义错误者、同形字未加别异者、已有考释尚可补正者。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石仓契约》中俗字释读疏漏进行了考释与补正。“//”均当为“背”的俗字,而非“堦”或“嘴”字;“”当为“此”的俗字,而非“尖”字;“”当为“短”的俗字,而非“缺”字;“”当为“尖”的俗字,而非“炎”字;“二小二勿”被误释为“二小二不小”,实为“二丝二忽”;“统纳”被误作“统纳”,实为“充纳”,“搭”被误作“榀搭”,实为“品搭”,其中“充”“品”分别受“纳”“搭”类化而作“统”“”。  相似文献   
20.
书信是人类社会很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在西夏社会中同样发挥了其他文书无法替代的交际作用。西夏书信文书是西夏文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和掌握西夏社会的相关情况。为此,我们利用目前手头上的一些西夏书信资料,对西夏书信文书概况、西夏书信文书内容这两大方面从文书学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探讨。从而完善了西夏文书的内容和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