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那天,我到家时天已黑了,书房里亮着灯,想必儿子在做作业,我不想打扰他,决定先休息一会儿。进了卧室,床上凌乱地堆着被子。我把自己重重地扔到床  相似文献   
52.
夏明 《人才瞭望》2013,(3):53-53
古往今来,我国不少名人都为自己定有座右铭,以示自己的人生哲学和行为规范。此举颇有情趣,值得效仿。尺铭《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将其"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对联,刻在书房里的镇尺上,借以激励自己,被称为尺铭。墙铭《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将"富非所望不忧贫"这句话,用草书写于宣纸,校好贴在书房的墙上,表现了自己甘于淡泊的  相似文献   
53.
以伊迪斯·华顿的《房舍装饰》为基点,考察《豪门春秋》和《纯真年代》中“客厅”和“书房”的室内装饰特点及变化.指出这些特点见证人物的命运和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及矛盾冲突,说明华顿对社会变革中纽约上流社会的态度也由最初的强烈排斥演变到最后的努力和解,揭示作家对传统秩序的尊崇和坚持是她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最终阐明,华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解决现代社会矛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4.
书房     
黎戈 《中外书摘》2010,(5):59-60
我对别人的家特别有兴趣,落实在行动上就是常年订阅静《时尚家居》,其实名人家居看多了,套路板滞,思路往往重叠。不外乎是年纪小的玩冷金属,极简主义,年纪大点的就复古,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批,仿欧式的也多,稍微别致些,就摆点黑人雕塑拉美风情,或是弄两张黑铁椅子,搞点西班牙风味。毫无例外的,不管什么学历,有没有知识背景的名人,书房好比厕所一样,肯定是要配备一个的。  相似文献   
55.
“太好了”     
徐清越  张洋 《新少年》2013,(Z2):10-11
  相似文献   
56.
新月 《百姓生活》2013,(8):43-44
“激情吻照”搅乱夫妻平静生活 陆茵今年29岁,是河南郑州市一家移动通信公司的职员。平时,她酷爱户外运动,经常和驴友游走于崇山峻岭之间。 2012年9月初的一天,陆茵在家里收拾行囊,准备和驴友一起外出爬山,女儿在书房里看画书,丈夫赵斌忙着上网。突然,书房里传出赵斌气急败坏的叫声:“陆茵,你过来!”陆茵一进书房,就被丈夫一把拽了过去。赵斌指着屏幕上的照片大吼:“你给我说说,这照片是怎么回事儿?”  相似文献   
57.
《源流》2012,(19):76
夏日的午后,坐在书房内,等待一米阳光从窗外照进,投在书本上,散出暖暖的肆意的书香。有书的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不断成长。书,就像诗苑里的一朵奇葩,让身处逆境的我们警悟,奋进;书,宛若那美丽的贝壳,让闲暇之余的我们陶醉于她的光泽与美丽。  相似文献   
58.
读书与美丽     
严歌苓 《社区》2012,(23):4-4
我有一位朋友叫庄信正.是位著名的翻译家、学者。也是研究詹姆士·乔伊斯的专家。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对我来说,我宁愿把这句话改为“上有天堂.下有书房”。他说在他年少时就想到:反正谁也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他无妨就把它想象成一间书房。  相似文献   
59.
一天,我在书房阅报,老伴在厅里跟人聊天。听到她在跟人说葫芦丝的声音优美极了,听了仿佛置身于宁静的大自然之中使人心旷神怡,又说可惜我们老周只知道唱京剧、拉京胡,要是他会吹葫芦丝有多好……她的话使我内心一动,我想:凭我音乐上的一点小聪明,虽然年事已高,若能用心苦学,会吹葫芦丝还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60.
书房情思     
很早以前,便想拥有一间书房。 而立之年,实现了梦想。当然,那时的书房不成体统,十几个平方米的房间,生活着三口之家,卧室、厨房混为一体,书房只不过是一块布帘隔起来的不到二平方米的空间。好在一岁的儿子或许是天生好书,或许是理解我的心情,很少啼哭,既是不悦,给一本书让他翻翻便很高兴了,从不象别的小孩儿撕书、扯纸。那时,经济拮据,生活清苦,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函授学习,夜深人静时,常常要“爬格子”,挑灯夜战。终于有一天,妻无法忍受这种只求个人喜好,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行为,便大发雷霆,说我浪费电,影响她的休息。我无可奈何,便点蜡完成业余作业。妻还不罢休,说我脱离实际,放着破箱子假装仁义,面对责难的妻子和惊恐啼哭的儿子,我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