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85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09篇
人才学   7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82篇
理论方法论   152篇
综合类   1547篇
社会学   33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81.
由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历史现实和美育自身的特点 ,此阶段的美育发展几经起落并在美育发展的两次相对高峰期呈现出一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美育与社会、美育与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及美育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赋予的新的涵义和在素质教育中所应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2.
从建国以来到 2 0世纪末中国政府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和文件中可以看出 :当代中国美育观念的演变历程是进步、后退 ,此起彼伏 ;到 90年代末 ,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的政策、法规再次把美育观念历程推向历史的制高点 ,正式把美育写进教育方针。通过当代中国美育观念的变化轨迹 ,找到症结 ,为 2 1世纪中国美育的理论和实践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3.
学科教学中美的因素的揭示和创设是学校美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美育的内涵及作用的阐明,以及在生物教学中对美育的理解和实施,充分说明审美促智、审美育情、审美益德,揭示出美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以及完满人格的塑造会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4.
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导致的官学向私学转换的背景中,孔子以礼乐传统的理解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君子人格。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他坚持"述而不作"的立场,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对话式的开放教学观。孔子教育理念的现代意义是他提示了现代美育的方向,对于中国教育走出困境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5.
对近现代以来产生的五十余种“美育”这一学科概念界定的搜集、整理、剖析 ,可以将之分为八大类 :美育是德育的辅助手段 ;是美学知识的教育 ;是艺术教育 ;是情感教育 ;是美感教育 ;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教育 ;是“全面育人”的教育 ;是教育的一种境界等。这八类概念界定均从不同视角对“美育”进行了阐释 ,反映了学界对“美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学科本质的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186.
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孔子的教育思想、伦理思想等研究颇多,对孔子的美育思想却很少涉及.而孔子的美育思想在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既有对"成于乐,游于艺"的艺术美感化的重视,又有对"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自然美陶冶的倡导,更有对"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社会教化美的强调,系统探讨了孔子的美育思想,并深刻揭示了其社会道德教化思想对加强我们中华民族的社会道德建设和塑造民族性格的真切意义.  相似文献   
187.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儒道"互补.儒家推崇"中和"之美,道家向往"自然"之趣.王羲之的书法美学思想是儒道并蓄,因而使他的书法艺术兼具中和、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188.
纵观中国书法创作史,从扬雄、许慎的“心象”说,到赵壹、蔡邕的“气势”说;从王僧虔的“神形”说,到孙过庭的“情形”说;从蔡襄的“神气”说,到刘熙载的“体用”说,可以看出,中国书法创作始终以“意象”为主轴,在“意”和“象”的适度范围内左右波动,形成了一个以形求神、以象表意的书法创作语言的流动曲线。书法意象语言可分为表形的“象”和表情的“意”。这里的线条、结构、篇章等,均构成了书法语言材料的集合体──“象”。因此,“象”是可视的,“意”只能通过“象”来体现。  相似文献   
189.
该文主要从"自娱"、"修养机制"、"引书入画"等方面论证,文人画之业余品格是构成文人画文化性格之最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90.
本文阐述了中国书法从起源于实用性为主发展到艺术性为主,又从古典形态转变到现代形态的过程.作者指出从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书法"尚用"主张到魏晋、唐宋时期的"尚意书风";从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无不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揭示书法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独有的双重性--即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