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85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09篇
人才学   7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82篇
理论方法论   152篇
综合类   1547篇
社会学   33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5 毫秒
221.
书法与健身     
洪连立 《老年世界》2008,(10):31-31
学习书法除了能提高书艺修养,陶冶思想情操,培养毅力,调剂生活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够增进身心健康,养气益寿。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写毛笔字与健康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不无道理的。如清代周星莲就曾经说过:“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  相似文献   
222.
陈新辉 《江右论坛》2007,8(4):28-30
做人与作文密切相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性,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遵循美的规律,营造美的氛围,在审美化教学活动中实现做人,这才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本文着重阐述了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根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相似文献   
223.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24.
王宪增,河南开封人,1968年入伍到东北。现任职中国刑警学院文检系副教授,并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皇姑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政协委员。当年,他的  相似文献   
225.
美育是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对形体美存在的误区入手,认为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对大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他们真正懂得体育美、形体美、心灵美及内在、外在美的和谐统一。从而使他们走出美的误区,成为当代有文化、有理想、有健康体魄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226.
《新世纪领导者》2007,(2):54-54
苦心斋主人,号德华居士、嵩山逸人,1964年3月生于山东省宁津县。中国嵩山少林寺第三十一代弟子。幼承家学,天资聪颖;勤奋善学,酷爱书法,成年后遍访山东、河北、河南诸多书法名家请教书学真味,逐渐形成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书法本体技、艺、道综合传承的书风。其作品笔墨灵动、神采飘逸、骨格劲秀、奔放自如。曾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市书展并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及海内外友人收藏。  相似文献   
227.
黄道周的书法在传统的"二王"以外另辟一条路径,独树一帜,其笔法特点兼有碑帖之长,别开生面,他的书法对以碑帖融合为主流的20世纪书坛影响颇大.近当代书法大家如沈曾植、马一浮、沙孟海等人的书法均直接或间接地得益于他,并形成影响巨大的以雄强书风为主的流派书法.  相似文献   
228.
她今年44岁,两岁时被火车轧断双臂。9岁时入校读书,用口和脚执笔。高中毕业后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享有无臂文书的美名。后来,她还参加了全国首届残疾人运动会,独摘两枚金牌。她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她先后资助40多名失学儿童,她的人生因为爱情而美满、丰盈……  相似文献   
229.
4次被邀请到台湾进行书法交流和开讲座,累计有5000多幅书法作品悬挂于台湾有关学校、寺庙、公馆的醒目位置,还有不少书法作品被勒为石刻。他,江苏青年书法家王湘平,是如何结下海峡两岸翰墨缘的?又是怎样征服台湾书坛的?请看——  相似文献   
230.
书法     
《青海社会科学》2008,(4):F0002-F0002
倪为公,男,汉族,号“髯叟”,离休干部。20世纪40年代投身革命.50年代先后就读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和西南军政大学。现定居四川泸州。1925年出生于上海崇明岛一“书香世家”。其父是上海小有名气的文人书画家。早在幼年时期,倪为公便受其父影响,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十七、八岁时即能应乡亲们之请书匾题字。近80年来,其书法艺术可谓是“吾道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