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544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806篇
社会学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现代交际》2005,(1):28-29
松下公司有句名言,松下公司的产品不是电器,而是人。而办企业,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做人,我们首先应该从松下企业的人员管理学起。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叙述宋人魏了翁的生平 ,重点考察了他的重要著作《九经要义》的撰述及版本流传 ,并对其作了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张浚、张栻父子创建的蜀湘学派,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影响。他们在两宋之际,适应时势的需要,立志报国,共济时艰,不仅在抗金战场上建功立业,而且著书立说,出入理学的师承门户,积极倡导实学实用、经世致用,与理学颇有不同的事功思想。张浚、张栻的"门人"很多,包括后来生活在南宋中期的浙东事功学派,都受到他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何世进 《中国学术》2000,(4):304-306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界群星灿烂,傅科(Michel Foucauh,1926—1984年)1是其中一颗大放异彩的巨星。傅科哲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法国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潮流。法国科学哲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史、逻辑哲学、数学物理学哲学、生物科学哲学及人文科学哲学等。  相似文献   
5.
朱熹理学是我国历史上极具影响的思想体系之一,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宝藏.关于其中的科学内涵和意义,近人唯李约瑟等偶有论及.本文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即“格物致知”的涵义和价值方面,对朱熹理学的科学内涵和意义即其精神本质上的科学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校旅游地理学实践教学环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早在1998年教育部就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教高[1998]2号附件一)中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  相似文献   
7.
先秦诸子百家在西周“敬”观念基础上,依各自思想主张,形成各具特色的“敬”观念。墨家侧重鬼神崇拜、法家强调“敬上奉法”、道家反对刻意矫饰。儒家将“敬”引入个体道德情感层面,作为外在规范“礼”的内在本源。但先秦时期的“敬”观念,是由诸子百家共同搭建,涉及原始崇拜、处事待人、道德情感等多重层面,具有丰富而多元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9.
论程、朱天理、人欲之辨的合理内核及其价值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程、朱的观念体系中,人的一切正常合理的生理欲求因符合天理而得到肯定,超过正常合理之度的欲求即为人欲,亦即私欲,必须加以摈除。因此,天理与人欲之间的对立实质是公与私、正与邪的对立,就形而上的层面言之,“存天理、灭人欲”是一个包含合理内核的命题。然而,在实践层面,程、朱将名教纲常等伦理要求视为天理的真实内容和永恒表现形式,从而使这一极富合理性的命题变成吃人、泯灭人性的工具。从道德到非道德、合理到不合理的这一价值嬗变,并非程、朱个人历史和思维的局限性使然,而是整个儒家理论体系固有缺陷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苏正道 《理论界》2014,(5):137-140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采用经学训诂的形式对义理内容进行建构,在学术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戴震的义理旨趣、考据特征以及对《孟子》的创新阐释及其缺陷作了分析,认为其过度目的性阐释导致了《疏证》在接受方面的诸多困局。戴震义理学表面上对程朱理学持批判立场,但双方在动机、旨趣和义理内容的建构上不具同源性,戴震把程朱理学瑕疵当成程朱理学本身加以攻击,对原始儒意的理解并没有超越宋儒而进行。戴震对于《孟子》的把握仍有未达,但《疏证》所展现出来的批判精神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