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11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90篇
理论方法论   68篇
综合类   1226篇
社会学   114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21.
道家哲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代的文人骚客都为其深刻的思想、奇幻的语言所征服.正是由于道家哲人运用独特的语言方式来言说思想,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语言现.  相似文献   
122.
王棋 《兰州学刊》2012,(10):25-30
汉末易学家荀爽构建象数学说具有独特的内在逻辑。其乾坤合居说阐释了乾坤与阴阳的体用关系,确立了乾坤的根本地位。乾坤升降说揭示了阴阳爻在乾坤卦体上往来升降皆应合乎各自的本性,升降变易至终极而适切之位,有当往的理想目标。乾坤交通卦变说揭明易卦由乾坤而来,乾坤交而相通、阴阳往来变现出诸卦,六十四卦息息相连,象辞有机一体。透过象数学说的重建,荀氏易学融通了《周易》象辞的联系,树立了《周易》的普遍原理,诠释了易学推天道以明人道、法天道以开人文的天人之学哲学意涵。  相似文献   
123.
语言象似性(iconicity)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前沿研究内容,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说相反,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的结构和形式直接映照所表达的概念和经验结构,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象似性理论为诗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诗歌语篇中存在的语音象似性、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和视觉象似性等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象似性理论在诗歌形式连贯、意义衔接等方面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4.
空间关系概念是认知的基本概念,可通过象似性表现在语言上。英语表现的是“目标→背景”的认知倾向,汉语则表现为“背景→目标”。英汉这种认知方式上的差异可从文化差异加以解释,即由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在空间领域的隐喻所致。  相似文献   
125.
本文按照索绪尔区分共时性现象和历时性现象的思路,力图从感性认识的时间特点上说明人类意识的特性.我们首先确定动物与人的网膜象信息处理系统是历时性的动力学系统,但是人类语言活动已经明确地显示人脑又是共时性的信息处理器.本文依据贾德的视知觉实验对人脑的映象库和映象翻页机能做了详细叙述,指出人脑的映象勾连操作是人类感性认识的重要部分.人类的双子结构和双维度的映象动力学体系,使人脑截然不同于动物,人类依靠自己独特的感性认知、记忆和语言功能拥有世界,而不仅仅是认识环境和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126.
“西昆体”与宋初朝廷提倡文治的文化学术风气之间的渊源,可以吴淑《事类赋》及丁谓《青衿集》为个案证实。与之相应,“西昆体”的绝大多数作品只是“白体”的精致形态,难以企及“义山体”的艺术及思想高度。西昆体步武“义山体”后尘却终告失败的结局,表明宋代诗歌处于一种与中古政治文化、学术氛围都有本质不同的新局面,已经不能再遵循唐暨唐前诗歌独特兴象境界的路径延续发展。这个转折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唐音、宋调之分野。  相似文献   
127.
论中国古代艺术散文与诗歌的审美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践本体论为理论基础,可以把中国古代艺术散文与诗歌在审美形式上的区别归纳为三点:在思维和创作方法上,艺术散文重在体物而赋形,诗歌偏于缘情而立象;在文本上,诗歌强调情调,散文强调智慧和趣味;两者之所以不同,是由诗歌与散文作为中国文人不同的存在方式而决定的,也是由诗歌纵情和艺术散文任性的内在本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8.
幸福观即人们对幸福的认识和看法.从甲骨卜辞和相关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商代人的幸福观主要包含三个维度:一是政治治理层面的修德勤政、宽民爱民,以实现协和万邦、百姓安宁为幸福追求,即以“德”为福;二是经济层面的崇富恶贫,积极发展经济,以期实现牛羊成群、五谷丰登、交易获利,即以“富”为福;三是在精神信仰层面的事神致福,期望通过殷勤地敬神、崇神活动,获得超自然力的神佑及心灵上的安宁,即以获得神佑为“福”.分析商代幸福观念的内容,可以发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形成的早期原因,对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语言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视角和理论基础.探讨了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等象似性原则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0.
"澄怀味象"是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艺术学、美学命题。"澄怀"是对老子"涤除"、庄子"心斋"与"坐忘"的审美心胸理论的继承,其涵义体现了宗炳对艺术直觉特征的确定;"味象"的涵义则体现出宗炳艺术直觉思想的本体论,从而揭示宗炳的艺术直觉思想在中国古代艺术直觉思想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