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3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271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96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752篇
社会学   159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的旅游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旅游的灵魂是文化,茶文化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茶文化旅游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兴事物。云南省作为我国普洱茶的唯一产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开展茶文化旅游。将普洱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开拓新的旅游市场,促进茶叶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双向发展,对我国普洱茶文化的宣扬和传承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论坛》2007,(7):I0007-I0007
<正>藏族,约有人口5416021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与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机结合起来,以云南超越式特色充实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4.
马帮是云南自古以来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各民族商品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云南马帮所运输的货物经历了由贵重物品为主向以日常必需品为主的转变.秦汉时期,主要以贵重物品或奢侈品为主;唐宋以来,由贵重物品为主向以日常必需品和盐、茶、铜等大宗物品为主转变.近代民国时期,云南马帮积极参与走私物品、军用物资的运输.新中国成立后,云南马帮参与过建设物资、救灾物资的运输.  相似文献   
15.
云南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音乐本体结构、人文生态结构等优势,深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云南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材知识内容的教授,还要加强文化资源的渗透,这样才能有效丰富课程资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主动承担起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任,促进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云南...  相似文献   
16.
《决策》2009,(4):4-4
2007年7月,珠海率先开展12年义务教育试点;两年之后,中国西南边陲云南推出“普十三”改革,33个县区市同步试点。 在珠海、云南先行先试之际,中国是否要延长九年义务教育的争论不绝于耳,这种争论在今年全国“两会”之后又一次掀起热潮。  相似文献   
17.
路崎岖,颠簸起伏,我乘坐的汽车摇摇晃晃地行驶在孔雀的故乡———西双版纳。“西双”傣语为十二,而“版纳”意指一千份良田。在16世纪时,傣族土司将田地重新分割为十二个田单位“版纳”,这12块富饶肥沃的宝地被后人统称为西双版纳。四月的西双版纳,犹如北方的盛夏,最高温度可达37℃。景洪是傣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景洪”为傣语译音,意为“黎明之晨”。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来西双版纳传经布道。某日,他沿着奔流的澜沧江向北走了一整夜,黎明时分来到一个地方,看到成群的孔雀漫天飞舞,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深有感触,遂将此地称作“景洪”。傣族…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与云南藏族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家骥 《民族研究》2003,12(1):48-57
本文在对云南藏族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然资源管理机制和婚姻家庭模式等方面 ,阐述了云南藏族对其所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文章认为 ,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体系。文化与自然的互动或文化对自然的适应可被称为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 ,它包括民族文化体系中所有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内容 ,主要是这个民族的宇宙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为适应迪庆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 ,云南藏族早在历史上就通过文化调适 ,形成了一整套与自然环境良性互动的生态文化体系。面向未来 ,云南藏族生态文化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必将得到复兴 ,其中的古老智慧必将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全球化市场体系相结合 ,成为推动云南藏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云南回族马帮商人在云南境内外各条商道上不绝于途,不少人还定居缅甸和泰国.缅族称云南回族为"潘塞"(旧译"潘泰"),掸族称之为"潘西".在国内,西双版纳傣族称回族为"帕西".海外学者对缅语"潘塞"一词的语源争议不休,众说纷纭.本文论述提出(一)"潘塞"、"潘西"和"帕西"原为印度、缅甸一带民间对穆斯林的泛称,尔后用以称呼云南回族,三者系同一名词,仅读音有微小差异;(二)三者均由中世纪以来印度民间称呼波斯人的"帕尔西"(Patsi)一词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20.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为了发展民族教育,云南省制定和实施了十五项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师资短缺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民族教育继续向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倾斜,加大房改造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做好双语教学工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