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1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125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78篇
人才学   50篇
丛书文集   1005篇
理论方法论   183篇
综合类   3258篇
社会学   171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该文针对传统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无法适应新工科建设需求的问题,提出采用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相结合的智能云进行智能制造类课程资源建设,通过云上课程内容建设、云上课程管理建设和云上评价体系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采用云平台、模块和案例的课程体系框架构建云上课程内容,通过模块与权限的设计架构搭建云上课程管理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和“教与学”数据构建课程评价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32.
133.
134.
就文学书写而言,中古时期,人们对鲸鱼的认识、想象与利用经历了一个有迹可循的演进过程:从魏晋时期零散且单一的象征性描写,到南北朝至隋唐初年咏昆明池诗的大量出现,再至盛唐鲸鱼诗的全面繁荣。鲸鱼的复杂面相被渐次、充分地展现在文学文本中。韩孟诗派及其以外的诗人有意识地运用鲸鱼来营造震荡光怪、瘁索枯槁的审美境界,鲸鱼意象对中晚唐文学的定型、发展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杜甫笔下,鲸鱼不仅被文学塑造,还反过来言说文学,鲸鱼象征着雄劲刚健的文风,并与风雅传统相联系,成为中古文论的重要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35.
唐朝诗人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千百年来被喻指对爱情的忠诚。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本文对这首诗作了赏析的基础上,并用现代社会中有关事例对“难为水”、“不是云”作了新的阐释,在认识上的意义又加深了一层。  相似文献   
136.
蒋谦 《江汉论坛》2006,(5):25-30
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路径和整体面貌.梳理古代传统的"象论"思想、分析意象思维的层次和功能,论证"象"范畴的形而上学基础,或可提供一条解答"李约瑟难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7.
红艳的郁金香苍白的生命——解读普拉斯诗歌《郁金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拉斯的一生都在为性别和作家的双重身份带给她的困惑而痛苦挣扎。这种被围困在传统的社会习俗和社会责任编织的藩篱中无法逃脱的感觉在普拉斯后期的诗作中表现得尤为强烈,从诗歌的形式到语言到独特的意象,无一不在书写着这种感觉。以普拉斯诗集《爱丽尔》中的名篇《郁金香》为范本,解读这首独特的诗歌下蕴藏着的这位天才的女诗人困惑、无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8.
北美新华文文学,作为具有特定时空意义和文化内蕴的文学类型,创造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自成体系的意象。这些意象包含有文学和文化两方面的内涵,因而可称作“文学性的文化意象”,此种意象的营造应该是北美新华文文学的重要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9.
季节十二帖     
冷也冷到顶点了。高也高到极限了。日光下的寒林没有一丝杂质,空气里的冰冷仿佛来自遥远的故乡,带着一些相思,还有细微得难以辨别的骆驼的铃声。再给我一点儿绿色吧!阳光对山说。再给我一点儿温暖吧!山对太阳说。再给我一朵云,再给我一把相思吧!空气对山岚说。我们互相依偎取暖,究竟,冷也冷到顶点,高也高到极限了。  相似文献   
140.
《野草》和《巴黎的忧郁》是鲁迅和波德莱尔的散文诗集,两位伟大的作家选择了相同的文体,运用象征手法,选择特有的意象,表达时代的抑郁和苦闷。由此形成了两者的话语共鸣,体味出新的审美典范。散文诗以其特殊的话语形态表达作者的心理情感及其想像空间,鲁迅与波德莱尔一方面具备写作散文诗的特质,另一方面时代也促成了他们选择这样的话语形态,由此透过两位大作家的文字,我们体味到两者文本之中的话语共鸣——精神的忧郁、心灵的苦闷;同时也体味到世界文学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