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从云间到虞山——论柳如是的诗学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柳如是系明末云间派诗人.她的创作活动分前后两期,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前期立足于云间派,以汉魏盛唐为标准,不脱七子派文学之蹊径;后期受虞山派钱谦益诗学之影响,突破了云间派限制,有宗宋之趋向.从云间到虞山,柳如是的人生境遇、社会角色也有了巨大的转折,她的诗学在创作实践上有明显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2.
清词的复兴既与改朝换代的历史变化有关,也与一些天才的词人有关。明末云间派已经带来了词风的一次转变,而清初词人陈维崧更以其博大的才力大大开拓了词境,造就了"无意不可入词"的阳羡词风。  相似文献   
13.
“云间派”是明清之际的一个重要词派 ,它结束了元明词中衰的困境 ,开启了清词中兴的门户。该派崇尚南唐北宋之词、倡导风骚之旨 ,推崇风流婉丽、含蓄蕴藉的审美理想 ,并实践了其词学观 ,创作了富于时代精神和现实内容又具有词体本色的婉约之词。  相似文献   
14.
云间三子”是明末清初松江地区以陈子龙为核心、以李雯和宋徵舆为羽翼的一个文学群体。这个文学群体积极地展开文学活动 ,从诗到词 ,从创作到理论都多有建树 ,从而推进了松江地方文学的兴盛 ,使天下士子为之注目。“云间三子”文学群体于崇祯六年(1633)至崇祯十年(1637)逐步形成 ,尤其是崇祯八年(1635)、九年(1636)以及崇祯十年陈子龙奔丧归里之后至年底这段时间 ,陈、李、宋交往最为密切 ,文学活动最为频繁 ,作品频频结集。“云间三子”的形成在松江地方文学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 ,它打破了几社社课诗的沉闷局面 ,促进了云间派诗歌的兴盛 ;其次 ,它创立了云间词派。“三子”词合集枟幽兰草枠的结集刊行 ,标志着云间词派的形成。经过“三子”的努力 ,云间词派成为明清词学革新的先驱 ,为清词全面复兴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近二三十年来,学术界大多以曹植为曹操“第三子”。本文以翔实的史料证明,曹植并非曹操第三子。曹操第三子是曹彰,曹植应是第四子。  相似文献   
16.
云间派是明清之际的一个重要词派,它推崇南唐北宋,以婉约词风为依托,将真挚感伤的情感、绵丽凄婉的意境、意内言外的寄托浑然天成地融合在了一起,力挽明词颓运,开启了清代三百年词学之中兴.  相似文献   
17.
在雨中游,我更愿意用文字去表达心中感受到的这份禅机。小雨滴滴嗒嗒,朦胧了整个周围的世界,湿漉漉的空气中飘着一股原始的清新。脚边小虫的低吟和云间的鸟鸣交错应答,像一首优美的协奏曲。后山的石板路在小雨的滋润下,油亮光洁,如同绕在青山腰间一串玉带。停停走走,轻慢的脚步竟然惊起了路边一只蝴蝶,接  相似文献   
18.
邓国栋 《船山学刊》1984,(2):95-101
朱明三百年间,正统的诗文让位于通俗文学,戏曲,小说卓然可观.本与“市民”阶层有着密切联系的词这种文学样式,这时却显得黯然失色。明初,凌云翰、刘基.高启,翟佑诸人,犹能绍元词余韵;以后则日趋衰微。中期词人,聂大年、马洪、杨慎等,虽名噪一时,然“试为弄拍.才为句掩,趣因理湮,体段虽存,鲜能当行.”①至清代,浙西、阳羡、常州诸老词相继问世,故呈词学中兴之势,常为论者注目.至于这(?)两峰”间的“波谷”中,除“云间”诸子外,还有王船山的词,其传递蝉变之迹。  相似文献   
19.
瞿佑家族是于至正十九年(1359)浙省乡试之时结交杨维桢的;杨维桢、瞿式衡、瞿佑、凌云翰等同为元末“云间诗社”的社员;瞿杨交游对《剪灯新话》成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清康熙刻本《清平初选后集》是清初重要的词选集,尤其是研究云间词派的重要依据.宣统年间,此书改名为《词坛妙品》重印,研究者遂多以《词坛妙品》代替《清平初选后集》.实际上,《清平初选后集》具有独立的作用和价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与《词坛妙品》存在着诸多区别;二是其中的《姓氏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份较为详细的云间词人名单;三是其中的《凡例》与田茂遇《叙》为研究云间词派创作和理论主张的嬗变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