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01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149篇
管理学   3818篇
劳动科学   167篇
民族学   126篇
人才学   360篇
人口学   43篇
丛书文集   3065篇
理论方法论   796篇
综合类   6712篇
社会学   1443篇
统计学   1129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627篇
  2022年   525篇
  2021年   626篇
  2020年   553篇
  2019年   784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641篇
  2016年   711篇
  2015年   624篇
  2014年   1421篇
  2013年   990篇
  2012年   1069篇
  2011年   1076篇
  2010年   935篇
  2009年   1127篇
  2008年   955篇
  2007年   664篇
  2006年   577篇
  2005年   622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523篇
  2002年   481篇
  2001年   441篇
  2000年   344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31.
技术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与量化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2.
要本文在分析台湾实行金融改革动因的基础上,概述了台湾金融改革的内容,评述了台湾实行金融自由化的目的-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构想,并就这一改革给大陆带来的启示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3.
可转换债券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的产物,可转换债券(以下简称转债)在我国的实践已有12年时间了。国内外金融理论普遍认为,转债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那么,在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下,在上市公司“圈钱”成风的证券市场中,转债能否独善其身,充分发挥其作为金融衍生工具的独特优势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一、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后的绩效表现(一)研究设计本文以2000-2003年发行转债的2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现金流、主营业务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净资产收益率等5项指标作为公司绩效评价标准,对转…  相似文献   
134.
金融控股公司是经济金融化进程中出现的重要的金融组织形态。它的出现与发展 ,一方面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竞争的格局 ,另一方面也是分业走向混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5.
网上统计调查正在我国兴起 ,本文分析了网上统计调查的优势、方法及应用领域 ,并指出它将成为本世纪的一种主流调查方式。  相似文献   
13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只有准确评估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 ,才能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对金融业在南京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进行了估计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7.
互联网所带来的便捷和机遇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应用网络,学生工作者应当从多个方面实施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8.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三条主要的资金投入渠道,一是农户依靠自身积累的投入,二是政府的财政投入,三是金融系统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9.
晚清状元张謇在为大生纱厂招募股本时,由于个人资信度问题致使直接融资受挫,从而认识到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逐步确立起信用至上的理念。在大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张謇坚决维护金融信用,使得个人和企业的资信度不断上升,成为大生走向繁荣的重要原因。近代金融业的“存迫讨”,导致张謇及大生因信用过度膨胀而陷入全面危机,这也是大生日趋衰落的潜因。  相似文献   
140.
乐嘉出生于宁波.参加工作很早,中专金融专业毕业时才16岁.就进入了银行系统工作。他的妈妈期待他从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安稳地做到银行行长。但他忍受不了银行的刻板无聊,一想到要在钢筋混凝土的格子间里终了一生,他就要发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