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7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2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02篇
人才学   3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98篇
理论方法论   111篇
综合类   1441篇
社会学   133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摘要:针对砂泥岩互层的复杂测井环境,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多层介质模型的水平井双侧向测井响应。结果表明,井眼半径、泥浆电阻率和围岩(砂岩、泥岩)的电阻率及侵入半径与电阻率对水平井双侧向测井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砂泥岩地层中,井眼尺寸越大,泥浆电阻率越高,对视电阻率的影响越严重;当目的层厚大于8 m 后,视电阻率受围岩(砂岩、泥岩)影响很小,基本上反映地层的真实电阻率,并且曲线变化规律大致相同,此时可近似为三层介质模型;对于低阻侵入,侵入越深,视电阻率越偏离真实地层电阻率。  相似文献   
42.
互文性作为语篇研究的重要部分,是指一个文本对另外一个文本的吸收和改编。以往的互文性研究主要侧重于语篇发出者及文本背后的文本而未足够重视接受者,本文试图从语用文化预设角度将互文性研究同预设结合起来,借助一篇文本来分析两者之间紧密的联系,并强调出二者的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外阅读应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需要.为了改变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对学生课外的阅读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营造阅读气氛,让学生想读;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三个方面诠释了我校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44.
互文性理念把文化看成是由文本构成的复杂网络世界。使用考察生物进化史的逆向思维方式,常常会揭示出潜在于文本间的系谱关系,从而披露古老的简单、平淡如何蕴含着后世惊人的复杂。《诗·关雎》中的叙事母题"寤寐求女",至今活在北方的口语中——"做梦娶媳妇"。它在古代文学互文网络中穿越两千五百年,最终在《牡丹亭·惊梦》中完满现身。  相似文献   
45.
正一、走出"副职是虚职"的误区实际工作中,有些副职干部总认为上有主官统揽全局,下有部门领导或工作人员细化落实,平时工作尽可以放松一些,跟着主官随处走走,带着部属四处转转,个别副职干部甚至错误地认为副职是虚职,副官可以不管。这种思想认识,势必导致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岗位"空缺"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个别副职干部疏于自身管理,责任心不强,缺乏岗位职责意识。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副职干部是每一  相似文献   
46.
互文性关系是文本之间的相互参照、吸收与转化,由此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演变过程。小仲马在写《茶花女》时,把《玛侬·莱斯科》作为一条线索写进小说。两部作品的主题相似,后者对《茶花女》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以我国开展互文性研究二十年以来,中国知网收录的2000余篇互文性相关研究发文数据为统计样本,对这些样本的热点变化趋势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于该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潜在热点课题进行趋势研究,从而对该研究课题的跨学科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8.
49.
宋代文学的翘楚是文言散文,笔记又属散文中的大宗.梳理宋人笔记与其诗词作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客观全面把握宋人诗文创作、理论批评的特点,避免因局限于一类一体的考察,而忽视对作家的整体性观照.爬梳大量现存宋代笔记和代表性文士的诗词创作情况,探析诗话与词话生成演进的文学史历程,剖判诗词与笔记文类交涉的概貌,可以发现,笔记是诗词作品文本的渊薮,能够据此校勘异文,勾稽本事,作为文献之宝库;更进一步,笔记也与诗词批评专著的生成交涉甚深,诗话、词话的成立,实源于笔记的孳乳,是笔记诞育了这一从著述体式到内容题材都极富中国文学批评特色的典型形式;另外,"以笔记为诗""诗化笔记",彰显出二者文体互渗的审美取径.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