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可持续发展”的哲理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天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可持续发展”已为现代人类日益关注。在寻求这一战略问题的解决方案时,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还应深入到哲理层面,从根本上疗治工业文明的某些认识偏颇。而以整体思维为特征的东亚智慧正可为现代人类提供探究“可持续发展”的哲理启示。其一为《周易》等中华元典深蕴的忧患意识;其二为中华元典阐发的和谐观念和中道观念;其三为农业文明留下的上遵天道、下循地理,取之自然又回报自然的绿色意识;其四为人际间互动互济的五伦观。东亚智慧作为古典思维,所潜藏的只是克服现代病的暗喻,并不能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东西方智慧的互补相济,古典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友好对话,促成价值理论与工具理性的协调,方有可能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34.
“伦”字及其含义究竟属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还是社会构成方式,以及它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占有什么地位,存有许多重要而未尽的讨论空间。作者首先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重要思想家及社会学家的见解,尤其是他们对“五伦”的认识,以此廓清“伦”的社会学含义。在此基础之上,作者接着通过与西方社会学中关于自我、角色、社会网络、社会分层及不平等等方面的比较与对话,提出了“伦”自身所包含的意义、公理、相关定理及其现实社会运行与变异。对“伦”之社会学含义的层层解读,有助于明晰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相应的运行方式及其机制,并形成一种解读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5.
36.
37.
38.
39.
通俗文学与道德教化——《伍伦全备记》与《彰善感义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焯然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9,46(4)
明代著名戏曲《伍伦全备记》和韩国汉文小说《彰善感义录》的撰作,是为了宣扬儒家五伦观念和忠孝思想。儒家的道德追求在于个人的提升,修身是为了齐家治国,为了现世的人伦秩序。儒家的道德伦理教育不需要依赖宗教善恶报应的力量,但在民间的表达却不一定如是,这不单在中国,在古代的韩国也如出一辙。本文尝试探讨中国及韩国的文学作品中对忠孝观念的阐述,并通过《伍伦全备记》与韩国汉文小说《彰善感义录》的比较,了解道德宣扬和宗教关怀在两种通俗文学著作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40.
"三纲"的本义是"皆取诸阴阳之道",使君臣、父子、夫妇之间成为绝对尊卑和绝对主从的关系。此说始于汉代,以适应"汉承秦制"。先秦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都不讲"阴阳灾异",而汉儒因有了"君为臣纲"的思想,故而"屈君而伸天",用天神的权威和"阴阳灾异"来节制君权。儒家是服从于仁道,以人民为"大我",以为民、利民为"大局",此义不是"三纲"所能具有。"三纲"在中国古代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但在现代已无现实意义;相反,批判"三纲"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