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41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古代海神崇拜大致经历了原始图腾、海洋生物、宗教神祇、历史名人及凡人成神几个阶段。而以妈祖为代表的凡人成神逐渐成为宋以后海神的主要类型。通过列举分析诸多凡人成神的案例,阐释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海神崇拜的实用主义。指出"妈祖式"海神集中出现于宋代,并逐渐成为以后海神崇拜的主要类型,与中国民间航海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凡人海神的两个主要特征成为其获祀成神的主要原因:一是来自民间家乡,二是非正常死亡。凡人海神的集体涌现,传达着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2.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多边的国家外交关系中,从公元五世纪初至六世纪五十年代,北方草原的柔然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方。其重要地位可概括为以下方面,第一,从五世纪初开始,受到北魏崛起的推动,柔然部族迅速发育国家并壮大,由拓跋部族的附属而成为北魏自始至终的对手。第二,柔然曾长期控制广大西域地区,制约着当地城邦和国家。  相似文献   
83.
<正>台湾著名学者徐复观先生曾用"忧患意识"来概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诉之于文字,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感时忧国的优良传统。体现在文学创作中,作家们的关注焦点常在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即使是着笔于身边熟悉的人事,也往往言近旨远,寄寓遥深。地域书写即是典型的题材之一。自鲁迅开启的地域书写传统,从一开始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一方面,知识分子通过地域书写构筑着关于国家民族现代化  相似文献   
84.
85.
对于孔子何时开始深入研究学习《周易》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至今也没有定论。本文在综合已有史料及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孔子学《易》必在68岁“自卫返鲁”之后。  相似文献   
86.
[点评] 本文叙述的哈默的故事告诉我们,尊严就是不论处于什么环境,都不改变自己为人的原则;有了尊严,人便有了脊梁。  相似文献   
87.
舍得一词,最早出白佛经《了凡四训》。在讨论这个关键词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到底要什么?”明确了你想要的东西之后,你才知道你愿意舍弃什么。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合生取义者也。”  相似文献   
88.
凡一平无疑是广西作家群中较为突出的一位,不仅在于他作品所具有的影视化特征,亦在于他以欲望作为叙事手段,较为集中地书写大都会生活的小说家,或市井人物,或商场虚诈,或官场人情……其人性在欲望追逐中异化,导致真情失守,疏离了物质与精神的契合关系,呈现出灵与肉脱离的生存悲哀。凡一平以欲望作为透视点,解构了传统的叙述方式,以逆向式创作和错位性思考,追问灵魂的走向,既是作家对文学创作形式的探索,亦是作家在都市文化语境下对灵魂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89.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凡三往乃见"等数句,一般标点为"凡三往,乃见."习惯译为:"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笔者认为,这种标点方法有值得商榷之处."凡三往"与"乃见"之间,一般用逗号,而联系上下旬,实际应标为句号.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