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553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782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史向军  易鹏 《学术论坛》2012,35(11):1-5
作为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知识分子群体的自觉群格,五四知识分子精神品格是五四时期知识界的进步人士的使命感、信念、理想、意识的浓缩和凝结。忧国忧民,济世报国的高尚情怀;自强弘毅,刚健有为的品性追求;志气清坚的崇高气节;生生日新,革新求变的创新品质;独立思考,理性争辩的学术节操等是这一群体的品格特质。观照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与社会发展,五四知识分子精神品格依然有着重要的激励价值、创新价值、育人价值与导向价值。在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今天更应珍视这份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22.
由于翻译活动的复杂特性,人们对其认识尚且不足,致使这一领域成为一块是非之地.“五四”期间,我国文人间翻译论战颇为频繁,其激烈之程度可谓空前.首先,围绕郭沫若及其创造社同仁与胡适、茅盾及鲁迅等文人的几次翻译论战,分析了论战的缘由以及论战对我国译坛所带来的正面与负面影响,然后对几次翻译“论战”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23.
正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了2015年星级网点评选结果,青岛银行多家网点入围,胶南珠海东路支行、麦岛支行、济南分行章丘支行3家营业网点获得2015度"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五星级营业网点"的最高荣誉称号,五四广场支行、胶州支行2家营业网点获得2015年度"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四星级营业网点"荣誉称号,为该行"青馨服务"——国内城商行首个服务品牌再添殊荣。  相似文献   
24.
江西师大老教授刘世南先生,在看了笔者撰写的《不懂京剧的胡适与不看中医的梁启超》一文后,笑着对笔者说:“胡适那是不懂京剧,他不过是以西方的戏剧为先进罢了……”真是一针见血!张志扬先生在张祥龙撰著《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的封底之言中说的好:“四百年来,西学风潮席卷世界,中国亦在扫荡之列,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29.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很多社会思潮有过思想交锋,其中与无政府主义的交锋影响深远.以《新青年》为中心,通过梳理《新青年》文本上关于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介绍,阐述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交锋的核心内容与经过,可以揭示这一交锋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0.
1919—1924年,杜威等五位外国名哲来华讲学,实为欧战后西学东渐的文化壮举。讲学在促进思想深化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思想界的分化与演进:第一,对当时中国兴起的反省现代性的思潮起到了助力的作用,更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拓展了中国思想界的维度空间,扩充了二者内部的张力。第二,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之所以可以最终走向"以俄为师"的社会主义,也与其在思想层面上的蜕变是离不开的,它明显地刻上了名哲,尤其是杜威和罗素来华讲学的烙印。至于泰戈尔讲学受到了中共的抵制,罗素和杜威受到了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将自己的观点和学说进行修正,则体现了中国思想界与名哲讲学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