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552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782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傅元峰 《中州学刊》2001,9(6):38-42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已经开始入史,但中国现代文学治史者仍有许多困惑,诸如研究对象的称谓——概念问题、研究单元的界定——分期问题、研究对象的性质——现代性问题等,至今无法廓清。梳理学界有关文学史与文学现代性的论争,对现代文学研究进行反思,已是我们面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命题的当务之急。在对研究现象综述与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将中国现代文学置于一个以“五四”文学为内核的文化场的设想,以期在文学本位上解决上述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72.
“五四”启蒙与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启蒙是一次独特的思想文化革命 ,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它给世界和中国人提供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全新认识 ,并开始了对国民性进行总体性和自救性的理性批判 ,从而为重铸中华新民族魂提供了一条基本思路。本文从现代化的视角 ,对“五四”启蒙独特的思想背景、现代化的张力、历史价值作一客观评述 ,以实事求是地揭示这场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3.
张伦 《中国学术》2001,3(1):316-318
对于没有受过社会和人文科学训练的人来讲,“父亲”可以属于那种最不言自明的称谓。对中国人来讲,也再没有什么比父亲的形象最能概括传递母文化的许多信息了。至于从五四以来与国人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如影相伴的对传统父亲权威和形象的憎恶与批判,也是过去这世纪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巴金的家不就是围绕对父亲的批判而展开的吗?然而,对父亲作为一种人类生活的最普通也最深刻的现象之一,我们又有多少系统的研究和认识?而缺少对自身生活的审视,也许是国人还没有真正迈人现代精神生活的最重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74.
“五四”新文学由获得现代科学意识起步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出自西方文学演进序列的“超验模式” ,因其先天性的价值预设功能备受新文学倡导者们青睐 ;片面强调文学在其社会意义上的科学属性导致了现代文学史上的科学拜物教现象 ;现实主义的科学化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造成了它本身难以避免的历史性局限  相似文献   
75.
在郁达夫的小说中,主人公那喷涌的泪水流泻自觉醒的灵魂深处。那泪水是对封建文化和黑暗现实的强烈控诉;是“五四”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新的美学原则崛起的象征。  相似文献   
76.
中国文学的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随着国家形态的嬗变而传承演进.鸦片战争以来,在列强侵凌的逼促下,文学中表现出鲜明的国家话语,辛亥革命以后,更是具备了现代色彩.五四时期,文学中的国家话语并没有因为个性高张而中止,而是随着五四爱国运动以及五卅惨案、三一八惨案等事件的发生,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直接描写历史事件,国家问题的背景化,对中国历史文化与现代国体的认同,同阶级话语、社会话语的交织.  相似文献   
77.
黄开发 《江淮论坛》2002,(3):94-101
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是站在启蒙现代性的立场上提出文学现代性问题的,他们虽然也受到了建立在知、情、意三分的现代知识制度上的纯文学观念的影响,但对文学的独立性和审美特征关注不够.文学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之间存在着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这一方面使新文学回应了时代的要求,促进了新文学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五四文学观念现代化的不彻底性,并给后来的新文学带来了消极的后果.  相似文献   
78.
五四女性写作是中国女性文学的滥觞 ,晚生代女性写作是中国女性文学在 2 0世纪末的发展。本文把世纪两端的女性写作对列在一起 ,从女作家创作中对母亲和男人的心态、情爱观、性心理等集中体现女性意识的几个方面进行比照 ,在比照中透视近一个世纪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嬗变。  相似文献   
79.
自从1979年南通市图书馆开辟张謇研究资料室、开展张謇学术研讨活动以来,3次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多次国内张謇学术研讨会上,关于“张謇与‘五四’运动”内容的专题的论文,一篇也没有,有的人是回避这个专题。我们决定开一个头,以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对这个专题进行探讨,即使最后的结论仍是《辞海》(1979年版)的结论:张謇“在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中反对革命”,这样,我们也是重新研究过了。有位领导指示:“应该还历史一个完整的张謇。”我们认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应当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无私无畏。我们对于张謇先生在“…  相似文献   
80.
曾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播火拓荒的中国科学社,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人物的胡适曾是中国科学社的重要成员;而胡适对白话诗的倡导也得助于他与科学社的朋友们之间的切磋和争论。但当时反对胡适倡导白话诗的主角也是科学社的成员,因此,不能简单地依据白话诗之争中的立场来划分新旧文化营垒,而需要作更深入、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