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22篇 |
免费 | 408篇 |
国内免费 | 13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517篇 |
劳动科学 | 216篇 |
民族学 | 548篇 |
人才学 | 696篇 |
人口学 | 158篇 |
丛书文集 | 6857篇 |
理论方法论 | 1206篇 |
综合类 | 12049篇 |
社会学 | 2414篇 |
统计学 | 3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2篇 |
2023年 | 562篇 |
2022年 | 569篇 |
2021年 | 697篇 |
2020年 | 507篇 |
2019年 | 487篇 |
2018年 | 227篇 |
2017年 | 391篇 |
2016年 | 415篇 |
2015年 | 647篇 |
2014年 | 1745篇 |
2013年 | 1461篇 |
2012年 | 1651篇 |
2011年 | 1797篇 |
2010年 | 1702篇 |
2009年 | 1772篇 |
2008年 | 2293篇 |
2007年 | 1496篇 |
2006年 | 1353篇 |
2005年 | 1327篇 |
2004年 | 1399篇 |
2003年 | 1287篇 |
2002年 | 894篇 |
2001年 | 785篇 |
2000年 | 564篇 |
1999年 | 297篇 |
1998年 | 155篇 |
1997年 | 112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井冈山精神与毛泽东思想都是孕育和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末的井冈山斗争的实践中,都源自于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探索和实践;在内涵上,它们都贯穿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观点;明确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今后的改革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3.
萧洪恩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2):96-100
本文以西方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两种哲学运动为背景,探讨20世纪土家族近现代哲学运动中的问题与思潮.20世纪土家族的新哲学运动是与20世纪整个中国哲学发展的大背景相一致的,在现代知识分子和现代意识生成的基础上,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由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多种思潮及相应的哲学问题,其中在五四前后期还形成了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多种哲学思潮.20世纪土家族的新哲学运动是整个中国现代哲学运动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哲学转型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84.
王丹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124-125
先锋后文学时期,曾经“冷酷无比”的余华也开始充满了动人的温情,与此同时,他的创作也转入对现世人生的密切关注,作品中不时流露出小人物的脉脉温情。有人说,先锋时期的余华是血里流着“冰渣子”,他的零度叙事让他完全置身事外,缺乏对这个世界应有的起码关怀。实则不然。应该说余华的小说创作有一种一以贯之的悲悯情怀,不管它是潜藏在冷静背后还是彰显出来,我们都不应该忽视。 相似文献
85.
为了爱情,她毅然放弃生育而一心呵护丈夫与前妻所生的孩子,后来,一纸亲子鉴定认定她抚养了10年的孩子并不是丈夫的亲生骨肉!为了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她冒险高龄怀孕,结果生下一痴呆儿!于是,一场因耽误优生时机而追讨巨额精神损害赔偿的官司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86.
巫晓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6):82-85
建国后至50年代中期,许多民主作家怀着建设新中国的理想,转变自身思想立场从事文学写作,并一度取得了新政权的信任。然而“文革”的到来彻底打碎了他们的文学梦,迫使他们做出不同的人生精神选择。巴金、冰心、老舍是这个时代特殊的精神形态典型。他们没有放弃人类精神向度,即在精神的失落与失重后寻求精神攀升。揭示这类作家的心路历程,是为了引起人们对当代作家精神状况与命运遭际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87.
谢乒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10(2):197-200
针对我国目前对学生伤害引发精神损害处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致使实践中该类精神损害得不到充分合理赔偿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学生伤害引发精神损害处理机制,分析了其概念、特征和功能,并确定了权利主体、客体和赔偿数额,力求使该构想具体化. 相似文献
88.
杨秀聪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云雨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课外阅读就是让学生通过开放性阅读的形式在“黑板”和“四堵墙壁”之外去体验社会生活.感悟人生境界,陶冶精神品格,提高文学修养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