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对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八个否定副词“不、弗、非、毋、勿、弱、妹、亡”,本文进行了整理,并简单探讨了“亡”的副词功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监督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完善体制,落实法制的重要中介环节,而且是从根源上制约腐败现象的根本举措。本文从两种不同的民主制约机制的视角分析论证体制、机制、法制的内在统一性和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监督制约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对清代汉文史籍中有关叶尔羌汗国记载的一些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清代汉文史籍中出现的“吐鲁番国”及其一些统治者,利用穆斯林史料进行了印证和考释,纠正了清人记载上和前人研究上的一些误失,基本上理清了叶尔羌汗国晚期及其亡后汗室的活动情况,特别是他们与清朝的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14.
诗人李贺才华过人,短暂一生却写了二百四十多篇诗歌.传说他的死是因为上帝爱他的才华,所以召他上天.这使得人们对他的早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解读他的诗歌,并从中透视诗人的早亡.  相似文献   
15.
柳永《乐章集》与北宋东京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词人柳永的<乐章集>里,有很丰富的民俗内容.他对北宋东京的岁时民俗的描写,对东京的歌舞声妓等乐俗文化的叙述,不仅拓宽了宋词的题材领域,而且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北宋东京的民俗现象,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资料.可是长期以来,研究柳词的人不关心其中的民俗,研究民俗的人则不熟悉柳词,这不能不说是学术研究上的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消费方式往往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商业的发展,引起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消费观念、消费心理的变化,催生着消费方式的变革.伴随社会财富的积聚、商品经济的繁荣,各级各阶层尤其是中上层的消费欲望被大大刺激起来,人们的生活从生存型自给性消费占主导地位,逐步发展到享受型商品性消费甚至奢侈性消费占重要比重.纵观唐代社会生活,世风皆以侈靡相高,人情多以放荡为快,从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到歌舞娱乐的精神生活,高消费、尚奢华成为大众的消费倾向.娱乐服务业尤其是青楼妓业的消费异军突起,成为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盛唐奢侈性消费结构中最为突出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语言史的角度论述了反训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反训的产生部分参考各家学说,论述了上古反训产生的五种类型:因动作涉及双方、因词义引申、因上下位概念、因语法作用及其它原因等。反训的发展部分论述了中古时期由于受词义类推作用的影响,还继续产生新的反训。反训的消亡部分论述了从中古开始,人们对语言严密准确的要求,以及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促使反训逐步走向分化和消亡,方式有五:从语音上分化反训,从字形和语音上共同分化反训,构成复音词分化反训,反训的一个义项自然消亡和两个义项都自然消亡等。其中消亡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过秦论》详尽地分析了秦所以能削平六国及其灭亡的原因 ,目的是为汉文帝提供政治改革的借鉴。上篇总论秦得天下的形势及其灭亡的主因 ;中篇剖析秦在统一后没有正确的政策和二世未能改正错误 ;下篇指陈在危迫的情况下 ,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三篇扼要而明确地指出秦成败关键所在 ,开中国散文中“史论”体裁的先河。本文试就该文的政治观点和写作技巧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9.
潘岳《悼亡诗》和元稹《三遣悲怀》是悼亡诗中的名篇,对悼亡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在文思构造、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两人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他们在诗歌中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表达出了同样深挚哀婉的沉痛悲苦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了秦朝速亡的原因;失"度"导致亡国,强调执政者应以亡秦为鉴,认识"度"的重要性,重视"度" 的制约作用,制订方针、政策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确保国泰民安、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