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5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76篇
人才学   60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73篇
理论方法论   129篇
综合类   1258篇
社会学   328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是一卷现实的史书,它不仅彰显了交往对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印证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构筑"一带一路"的基础来看,它立足于"共同体"的基础之上,其倡导的"平等、开放和共享"基本原则,有助于破除狭隘的民族利益观以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从民族交往理论视域下来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它所蕴涵的方法论、道路自信、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价值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262.
晚清民国时期,内地移民与疆内各民族在生产场域中交往互助、交流互学;在社会生活场域中,各民族之间饮食服饰语言互相借鉴、日渐相近;在社会经济场域中,各族商民经贸交流相互依存、互利互惠;在社会文化场域中,各族群众共度节日庆典、共享庙会社火。虽因宗教信仰不同等原因存在着丧礼等文化差异,但内地移民和疆内各族人民相互包容、彼此扶助,共同建设新疆已呈不可逆转趋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达到了新的高度,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63.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谷苞先生在新疆天山南北的农牧区社会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在前期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谷苞先生在关注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思想,进而将其用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多民族关系;同时,谷苞先生认识到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前提,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这是谷苞先生最重要的民族学研究成果。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并对中华民族进行长时段的形塑。谷苞先生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理论,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资源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64.
265.
高志英  杨晓龙 《民族研究》2023,(5):45-56+139-140
傈僳族贝饰,是傈僳族的重要民族文化符号。素有“无贝饰,非傈僳”的说法。本文通过对怒江、澜沧江与金沙江三江并流地区傈僳族贝饰的来源与制作、传承与流动、世俗性与神圣性功能进行展示,旨在呈现傈僳族贝饰文化中所蕴含的“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便无傈僳族繁衍生息”的傈僳族生存逻辑与智慧。  相似文献   
266.
我国西南边疆地区多民族互嵌式共居的经验表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在政策引导下和基层群众工作中,不同民族围绕共同的经济、社会生活而展开互助、互鉴以至互赏、互信而逐渐形成的。这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和谐族际关系建构路径,远非西方族群研究中占主流的“社会融合”理论所强调的——隔离与融合二元对立。它揭示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脉络和特征,也对当代边疆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67.
审美经验与公共领域的审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领域的审美交往是自由和谐、理性批判与情感表达有机相融的理想状态.审美化的介入与渗透成为当前公共领域的重要背景,“审美经验”在其中更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审美经验的社会共通性成为联系公众的心理纽带;审美经验的社会交往性有助于舆论共识的形成;审美经验更像一层富有弹性的保护膜成为公共领域批判性的缓冲剂.审美经验成为超越现代社会分化局限的伦理资源,以及社会利用和争夺的潜在公共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68.
21世纪前10年,中国西部地区在许多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国家和沿海省市在西部的投资和项目建设大幅度增加,同时几百万中部、沿海汉族流动人口进入西部,西部农村劳动力向当地城市的转移速度加快,这使汉族企业和当地少数民族企业之间、外省汉族农民工和本区少数民族农民工之间在西部城镇就业和发展  相似文献   
269.
正案例:小兰是某职业学校二年级的学生,近来她非常苦恼,上课没有心思,同学关系也很紧张。不堪压力的她终于来到了心理咨询室,向心理老师求助。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小兰是个外向、漂亮的女生,平时很受同学的欢迎,尤其是男生。刚进学校的时候,班主任觉得她大方出挑,挺有号召力,就安排她做班里的宣传委员。开始的时候,一切  相似文献   
270.
策略社会交往的理论和模式涵盖的中心成分包括:交际、顺应、关联和策略.交际是社会交往仰仗并贯穿始终的红线;顺应是策略社会交往得以成功的机制保障;无论是策略社会交往还是非策略社会交往,都必须以关联为初衷,否则就是言不由衷,拟或是胡言乱语;策略是决定现时交往是以策略为导向还是以平淡无奇收场的"枢纽"和"灵魂",其麾下的含意调控准则(关联准则、质准则、经济/量准则、明晰准则和礼貌准则)是任何策略社会交往的发动机和内驱力.为了凸显策略社会交往理论和模式的精髓,用图形展示构成要素和运作机理以及含意推论的步骤和过程,把策略社会交往理论和模式的全景画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