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5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70篇
人才学   5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63篇
理论方法论   124篇
综合类   1234篇
社会学   32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赵芳 《家庭科技》2013,(6):42-43
心理学家比较推崇外松内紧的交往性格,这启示少女们在交往中既要慎重又要避免过虑的怀疑心理,轻松地参与交际,在较宽的社交面中选择知音。失望和失落,是许多少女初次踏入社交生活的感觉。一位少女在给心理学者的信中倾诉了女孩子们的苦恼:"在情感交往中,总是那样吃力,那般沉重,  相似文献   
72.
丛新 《社区》2009,(24):9-9
几年前,通过“奔儿奔儿”,我认识了“奔儿奔儿爷爷”。“奔儿奔儿”是只狗,而“奔儿奔儿爷爷”姓李,是政府机关的一位局长,他近60岁,临近退休。 以前我就知道李先生是局长,虽然我们在一个小区、一栋楼里住了好多年,但从没有过任何交往,甚至连招呼都没打过。没想到,我们的相识是通过一只狗。  相似文献   
73.
初夏的一天,我拜访了已经92岁高龄的任楚。任老因为圉喇生了一场病,气色看起来不是很好,但当我提出让他介绍一下与领袖们交往的经历时,他突然来了精神,在回忆中给我讲述了与毛泽东、彭德怀和习仲勋交往的故事。  相似文献   
74.
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晚期两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流派。“新自由主义以启蒙的继承者自居,对启蒙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表达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赞美,并从普遍主义出发主张西方社会的现在预示了所有非西方社会的未来。”而“后现代主义则以启蒙的批判者自居,现代化的社会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或者呈现出一片‘白色恐怖’(利奥塔),或者简直就像一座‘大监狱’(福柯)。”哈贝马斯的观点既不同意新自由主义对现代性的那种乐观和肯定的态度,又不同意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那种悲观和否定的态度。他认为,“现代性是一项未竞的事业”。或者说,他的思想始终是在对启蒙的热情赞美和严词谴责之间寻找一个稳固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75.
互联网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也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催生了虚拟交往这种交往方式.虚拟交往作为与现实交往相区别的一种新型交往方式,本质特征在于交往主体的隐匿化和虚拟化,从而为人们超越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限制,进行平等、自由的交往活动,毫无矫饰地展现自我、获取多样的生命体验和经验提供了可能,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进程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交往能力在个体终身成长中的作用显著,家庭是影响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环境。本文通过对一则典型案例的调查访谈,梳理分析,揭示了在一个孩子交往行为发展进程中家庭因素的变化,以及可能对幼儿交往行为造成的影响。鲜活生动的事例便于身处其中的幼儿父母、幼教工作者们对照反思,以获取实用的育儿心得,对培养幼儿交往行为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7.
杨葆光和翁同龢都是清朝末年的有名文人,二人虽然地位悬殊,却有过密切的交往,并且留下了酬唱之作。研读两人的日记及诗作,可以还原当年的这段历史,并能印证二人日记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8.
教育生成人,要在“交往”中进行。“交往理性”是一种包含“公共交往”和“个体交往”的双重交往行为。即,“教育交往”首先从根本上是一种以理性为基础的公共交往,它是教育培养人的根本着力点;其次才是由人的主观努力、意志来承担的“个体交往”,它是教育培养人的扩展形式。  相似文献   
79.
Linda  何震 《21世纪》2009,(8):40-42
有些跨文化交往的游戏规则,如果你不知道的话,你善良的本意极有可能会被人误以为是恶劣的人格体现  相似文献   
80.
逢年过节收发短信已成为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一部分。既然是生活交往的一部分,就应该讲究礼仪。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学生是最喜欢发短信的群体,这从动感地带的一系列短信优惠套餐中可以看出。当然,社会人士也会经常发短信。短信虽然是小事,但要知道礼仪是体现在细节上。细节又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因此,了解一些日常的短信礼仪常识,对每个现代人来说都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