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19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81.
柳宗元与河东裴氏交游考论(一)——柳宗元与裴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代文宗柳宗元一生交游广阔.但是,在这些交游之中,有一个向来为世人忽略的视角,那就是柳宗元与河东裴氏家族的交游.据考,柳宗元一生交游的河东裴氏人物近二十人,这其中有姻党、上司、同年、僚友、父执以及国相.这些人在政治上的地位、立场、成就与在文学上的地位、创作、理论以及他们的做人原则和生活情趣等等无疑都对柳宗元产生了浸染、发明和推动的作用.研究柳宗元同裴氏家族的交游无疑对解读柳宗元的内心世界和文学作品大有裨益.同时,这对于研究唐代的文学创作、婚姻制度、世族制度以及裴氏文化也同样具有很大的作用.裴瑾是柳宗元的姻党,以他为中心,柳宗元与之交游的圈子里有六人.通过经史互证的方法对柳宗元笔下的这些裴氏人物进行了探析,可以还原几个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82.
韦应物是唐代盛、中转运之际的一位重要诗人 ,因其诗风的独特、成就的突出 ,以及生活方式的迥别于流俗 ,历来被目为例外于当时诗坛的一个独特存在。本文从横的方面 ,以韦应物在文学上的社会交游为考察对象 ,剖析了“吴中诗派”,特别是该派的中坚诗人顾况、皎然、秦系等人与韦应物诗歌创作的关系 ;另外还分析了与韦应物过从甚密的孟云卿、刘太真、畅当、阎防、薛据、丘丹等人对韦应物诗歌创作的影响 ,旨在揭示 :韦应物虽然是当时诗坛的一个例外 ,但并未完全脱离其所身处的文学环境而孤立存在 ;其诗歌创作与其文学交游 ,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吴荣光是清代嘉、道年间广东著名的鉴藏家,亦以书画名世。吴荣光的书画收藏、鉴赏观念的形成主要受到当时北京书画圈的领袖人物翁方纲的影响。通过讨论吴荣光与翁方纲在书画艺术方面交往的三个议题:宋代书画、元代书画、明代书画,进而以点带面揭示出翁方纲对吴荣光书画收藏、鉴赏、技法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吴荣光在北京书画圈的生活境遇及其书画艺术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84.
韩春平 《船山学刊》2007,(4):136-139
唐代中晚期方镇势力权重一时,以方镇为中心形成颇为特殊的幕府文人集团.本文通过分析幕府文职僚属和游历幕府的文士的交游和创作活动,可以看到中晚唐幕府文人的交游和诗歌创作普遍具有浓厚的政治功利性,文人入幕的政治功利性反映了唐代的科举守选制度和官员铨选制度并不能及时、充分地解决文人的政治出路,而节度使的奏荐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文人的入仕和再入仕的一条相对捷径.  相似文献   
85.
关于周霸其人其事,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其中《孝武本纪》《封禅书》《卫将军骠骑列传》《儒林列传》等篇章均简略记载了周霸这一人物和其相关事迹。此后,史书对周霸的记载均沿用《史记》中的相关记载,并无增补,以至于周霸其人其事在后世多有未明之处。现遍考《史记》等文献,钩稽分析现存史料,从周霸的仕宦经历、交游情况和学术成就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摸索出周霸相对完整和真实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86.
胡春丽 《理论界》2009,(10):111-114
毛奇龄是清初著名的学者,生平交游颇广.对其交游群体进行考察,有助于深入了解毛奇龄的生平、心理、思想、创作及其在清代学术史上的地位.本文就其本集诗文及相关资料,将其交游对象大致分为乡贤、患难之交、贵族权要、博学鸿儒、友生弟子等五个群体来考察毛奇龄的交游概况.  相似文献   
87.
欧孟宏  刘阳 《船山学刊》2009,(2):179-182
昆曲的兴起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时尚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的结社交游、兴办家乐、追逐豪华服饰等时尚之风对于昆曲的创作和理论建构、昆曲的传播与表演艺术以及昆剧戏衣的定型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引领当时社会时尚的文人士大夫自然就成为了推动昆曲勃兴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88.
比苏轼小34岁的北宋著名诗僧惠洪,在当时文坛颇负声名,据其《石门文字禅》部分诗作及陈敬《陈氏香谱》记载,他与苏轼大约于崇宁三年之前相识。惠洪著《冷斋夜话》十卷,其中涉及苏轼者达55篇。正由于惠洪与苏轼相识,并对其在海南、杭州等地的行迹进行过实地考察,因而《冷斋夜话》中的东坡记忆带有鲜明的纪实性与唯一性。在涉及苏轼的这55篇中,除记述其行迹、交游外,有的讲述苏轼前世今生的故事,为明清小说中有关这一故事创作提供了原型,也有一部分记载苏轼的创作轶事及其诗学观念,对我们考察苏轼被贬期间的创作心态、创作背景及其诗学思想提供了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89.
晚清大学问家俞樾与常州恽氏家族有过较为密切的文学交游,为其作序、写传、诗词唱和等,这一交游对恽氏家族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双方“硕儒”与“文学世家”的特殊身份,使得这份文学切劘交流具有不同一般的深刻意义:既体现出清代主流社会对女性文学创作的支持和鼓励,也体现出传统文人对所谓“文学世家”、“家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以及世家大族对与文坛宿儒交往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0.
蒋惠雯 《理论界》2022,(7):98-105
作为成长于新朝的清第一代文人代表,“江左十五子”在康熙后期到雍正年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诗从前期向中期转化过渡阶段的众多现象。而“十五子”作为一个文学群体的构建,源于宋荦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选刻的《江左十五子诗选》。作为选刻者,宋荦无论在人事关系还是诗学倾向上都对该群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时间为序,从宋荦与“十五子”的交游考证出发,意图回溯“十五子”群体形成过程,探索清初江南诗坛与政治、社会相互缠绕下的深层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