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7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458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372篇
人才学   33篇
人口学   83篇
丛书文集   1956篇
理论方法论   318篇
综合类   2996篇
社会学   301篇
统计学   13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394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民众的宗教生活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具体表现为佛教信仰衰而复振,基督教信仰趋于兴盛,伊斯兰教活动与时俱进,道教信仰的衰落与留存;民间诸神信仰并行不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民众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22.
我国金融制度改革实践采取的是一种至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强制型制度变迁模式,而没有选择至下而上的自发的诱致型制度变迁模式。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这一制度变迁模式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是合理和正当的。  相似文献   
23.
居民构成变动频繁复杂是湖南古代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湖南古代居民变迁可以分为“苗越归楚”,“蛮族演化和北人入湘”,“赣人入湘及湘人西迁”三个阶段。湖南古代居民变迁的这种阶段性特征有利于我们去寻求,理解湖南古代居民变迁的各种因素及其他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24.
我国区域制度变迁对中部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分析了区域经济新格局下中部地区的区域竞争环境,依据演化理论提出了环境变迁后中部地区区域发展的战略适应观点以及战略适应的现实路径,认为中部地区的战略适应路径在于区域制度创新和经济集聚战略,并就区域制度创新和经济集聚战略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5.
《社会学》2005,(3):38-44
对“家庭是否正在衰亡”的讨论已经旷日持久,近几十年来家庭行为和态度的重大变化使这一争论再次成为焦点。一方面,有学者把这些变化解释为家庭衰落和解体的象征,认为这对个人和社会不利。另一方面,有些人认为家庭只不过是在变迁,而不是衰落,认为那些变化既可以视为有利,也可以视为有弊,或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26.
常修泽 《决策》2005,(1):10-12
改革和发展是当今中国的主流。当前宏观经济的紧缩政策是重要的,但从大的趋势来说是次主流,历史的方位要摆清楚,慎提“改革服从于宏观调控”之类的口号,这涉及到对中国大势的把握问题。  相似文献   
2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的推动下,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监控模式和以德日为代表的内部监控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模式的变迁受日本模式的影响很大,如开始重视银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日本模式的演变也借鉴了美国模式的优点,如开始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关注股东的利益,增强对经营者的物质激励等.两种公司治理模式出现了趋同.  相似文献   
28.
随着医疗机构产权多元化改革进程的深入,以及民营赢利性医院的大量涌现,有关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角色定位问题就一直成为众人关注和争议的焦点。最近,某周刊发表了一篇封面文章《北京新兴医院“神话”》,对该家因某著名影星为其做广告而名声大噪的私营医院“包治百病”的经营方式提出了全面质疑,有关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角色定位,又再度引起人们的注意。对此,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9.
在传统农耕社会的制度框架中,土地不仅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自然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政治活动的对象而存在。国家以政权的形式赋予土地所有权、土地经营方式以合法性的依据。土地治权与国家政权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张力,土地治权作为国家意志在土地之中的凝结,其变动是对于社会利益的一种强制性的分割,与传统社会的政权变动有着内在性的相关。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