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55篇
社会学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81.
正被誉为京城"盔头刘"的刘森溥,从上世纪40年代初学徒开始,到2009年病逝,做了一辈子的盔头行当。进入耄耋之年的他,尽管身体虚弱,但仍一天不拉地往他的戏剧服装店跑,甚至病了也不肯休息。他唯一牵挂的是如同他的生命一样的"盔头"。他最大的愿望是有人接班,将他钟爱的"盔头"伴随京剧一代代延续下去。为此,他曾  相似文献   
82.
梅兰芳能成为京剧大师,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之外,他的背后还有个特殊的智囊团。成员多是京城名流,因为酷爱京剧,自发组织起来,为他出谋划策、创作剧本、联系演出,出钱出力,事无巨细,几乎无所不包。  相似文献   
83.
本文立足于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来探讨中国戏曲脸谱。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因此戏曲脸谱可被看做是表达人类情感的符号。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戏曲脸谱这一艺术符号:脸谱的起源,脸谱分类的合理性,以及情感与形式如何在戏曲脸谱中得到统一。脸谱将人类的情感抽象并转换成基本图案和色彩等客观形式;一方是主观的、动态的情感与另一方艺术的客观、静态形式取得了统一,使得戏曲脸谱这一形式看起来就是情感本身。  相似文献   
84.
赵玉平 《人才瞭望》2013,(10):62-62
朋友聊天时问我:"三国里的谋略,你最喜欢哪个?"我特别喜欢的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京剧有出戏叫《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说的就是这段故事。这里面有一个很棒的领导策略。制严语宽其实诸葛亮跟马谡的关系很不一般:马谡的亲哥哥马良是诸葛亮的老乡兼同学,后来马良在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时候,战死在乱军中,死得很惨。作为马良的至  相似文献   
85.
“国粹”京剧,在历经几度辉煌之后,于当下却处在困境之中。振兴京剧,不能单靠政府的行政指令,也不能盲目地与西方歌剧艺术嫁接,关键还是要与时俱进、自我更新。而京剧的改革要“进”、“退”并举,既要不断创新,扎根生活,也要珍存精品,奉之庙堂。  相似文献   
86.
《九歌》是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篇章,保存了巫觋祭歌痕迹,具有浓郁的巫楚文化特征。论文将在分析戏曲的内涵及其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取戏曲起源"多元综合说",从程式化、以说唱歌舞演绎故事两个角度分析《九歌》的"行头"和"植物道具意识"和傩面具体现了戏曲的"程式化"特点,并且通过祭祀"楚舞"和代言完成了戏曲的"以说唱歌舞演绎故事",从而考辨《九歌》作为中国戏曲源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7.
易明 《北京纪事》2011,(12):94-95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肯尼亚内罗毕审议通过将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通过的还有中医针灸。这是两个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被世界认同,让国人振奋。  相似文献   
88.
京剧形成于清代,属艺人剧。艺人剧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平民而非作者本身,所以,艺人剧作本身就是平民愿望的集体展示。通过传统京剧历史故事戏个案剧本的研究,追本溯源,深入探讨传统京剧中"忠"观念产生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渊源,从而把握其双重价值取向的内涵。  相似文献   
89.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脸夸张而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不仅深受中国人喜爱,也常让外国人目眩神迷。京剧脸谱不仅在京剧舞台上大放异彩,也作为一种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被广泛的运用在服装、配饰和各个其它领域。  相似文献   
90.
中国城市公共服务指数·20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公共服务指数”编制目的在于为各有关城市制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提供依据,进而为中国公共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对2010年中国35个城市公共服务指数排名及简要分析后,进一步阐明其指标体系及脸谱图,以期进一步促进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