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331篇
劳动科学   33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80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465篇
理论方法论   128篇
综合类   1094篇
社会学   298篇
统计学   5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际适应性素质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适应是社会适应的一个最基础和重要的方面,没有人际交往,谈不上社会适应。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适应不良现状,迫切需要从如下几方面来对贫困生人际适应性素质进行培育:一是经济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二是人事智能培育;三是优化校园潜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952.
通过构建植物新品种种子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的经济理论模型,从静态和比较静态角度分析了PVP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得出:第一,PVP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正的经济剩余,但为生产者带来的剩余不一定为正。第二,PVP保护水平与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总剩余呈反向关系,但与生产者剩余的关系不确定。  相似文献   
953.
文章描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高校当前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要举措应该是: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发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着力营造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954.
和谐文化建设与文化的德性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德性是文化应具有的内在道德精神和外在道德意义的有机统一,是文化的内在品质和要求,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加强文化的德性培育,以德性引领和谐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955.
崇尚法律、秉公守法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然而,尚法理念目前还未能在大学生中普遍地生成,高等学校法制教育的失误是导致这一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的重要原因.为此,必须合理建构大学法律知识课程内容,强化大学生的法律认知;开创法律知识教学新方法,加深大学生对法律的情感;引导大学生进行法律实践,以增强法律意志;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相似文献   
956.
论后殖民知识分子 ——重读赛义德《知识分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浦认为文化的历史流传物作为集体文化记忆,是作为当时文化事件的延伸活动被记录的,是由诸多个体记忆碰撞、对话、沟通、交流而形成集体记忆的.集体前理解正是通过不断生成的第三生成物调整、修正、转换,生成新的文化集体记忆和文化集体无意识,改变传统文化意识的既成结构,形成新的集群/民族文化心理共同体.史蝶飞等认为当代中国的新兴中产阶级通过都市化的报刊阅读、旅游文化和教育选择确立起了自己独特的品位结构与身份认同.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不能简单地根据收入和社会行为进行界划,也不能仅仅按照西方通行的理论看待这一现象,它受到了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语境的多维而复杂的影响.罗如春提出赛义德是后殖民知识分子中惟一一位系统探讨知识分子角色身份的思想家.赛义德心目中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就是:以流亡者、边缘人身份,打破专业藩篱,秉持业余态度,坚持社会批判,面对权势说真话,成为普适价值的捍卫者.赛义德本人就是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也表征了后殖民知识分子带有普遍性的角色身份及其认同期许.  相似文献   
957.
金元浦认为文化的历史流传物作为集体文化记忆,是作为当时文化事件的延伸活动被记录的,是由诸多个体记忆碰撞、对话、沟通、交流而形成集体记忆的.集体前理解正是通过不断生成的第三生成物调整、修正、转换,生成新的文化集体记忆和文化集体无意识,改变传统文化意识的既成结构,形成新的集群/民族文化心理共同体.史蝶飞等认为当代中国的新兴中产阶级通过都市化的报刊阅读、旅游文化和教育选择确立起了自己独特的品位结构与身份认同.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不能简单地根据收入和社会行为进行界划,也不能仅仅按照西方通行的理论看待这一现象,它受到了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语境的多维而复杂的影响.罗如春提出赛义德是后殖民知识分子中惟一一位系统探讨知识分子角色身份的思想家.赛义德心目中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就是:以流亡者、边缘人身份,打破专业藩篱,秉持业余态度,坚持社会批判,面对权势说真话,成为普适价值的捍卫者.赛义德本人就是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也表征了后殖民知识分子带有普遍性的角色身份及其认同期许.  相似文献   
958.
959.
为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创业工作中的政策引导作用,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高校、行业、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培养出具备较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政产学研用"的联合育人机制是解决当前高校软件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重要策略。本文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协同培育模式,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0.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的必然要求、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与现实经验的科学总结.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要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依托、以"两课"教学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