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06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51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710篇
社会学   86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整体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整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前者规定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及对待自然的态度,这种关系是否合理决定着人类的存在命运。后者规定具体的人在人类整体中的位置以及对他人、对全人类的态度,这种关系是否合理决定着人类内部秩序是否正当有序。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两种关系的结果,环境破坏既是人类对自然权利的损害和对自然义务的忽视,又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权利的损害和义务的忽视;保护环境要求享受环境权利与承担环保义务相统一。  相似文献   
62.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就要解决如何理解和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及其与实现高质量发展关系这个前提性问题。对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思潮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内涵理解为否定技术运用和经济增长,人类屈从于自然的生存状态;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绿色发展思潮从维系资本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本追求利润的目的出发,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理解为人类保护资本主义再生产自然条件的责任和义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理解为以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哲学基础,坚持系统论、整体论和协同论的辩证思维,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转化为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通过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抉择,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新思想,必须要凝聚起生态发展与绿色发展的共识,要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中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水体、土壤污染防治与治理攻坚战。  相似文献   
64.
美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素朴关系,孕育了美国社会简单直白的实用主义精神。诚如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所说,美国是一个天生的实用主义国家,笛卡尔的精神自然而然地在这里生根开花,笼罩在这种实用主义氛围下的美国社会,是科学主义成长的绝佳土壤。  相似文献   
65.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坚持发展时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但由于我国仍处在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无论是人们的价值理念还是经济发展模式,离生态文明发展要求都有一定的距离,现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对生态环境依然构成了较大压力。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探索,本期特刊登三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探索文章,分别从价值理念、政府职责和产业调整的角度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问题,以期推动对生态文明内涵和建设实践的理解认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6.
安徽皖南黄山之麓散布着星罗棋布的古村落,像是镶上蓝天的星星,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又像是钢琴上的黑白键,弹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青山云外绿,白屋烟中出。双溪左右环,群木高下密。曲径如弯弓,连墙若比栉……”诗画的融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云树村边合,人家画里居”的胜景图卷。  相似文献   
67.
冯文坤 《天府新论》2009,(5):133-137
生态文学批评既是对传统思维范畴的一种解构,亦是对人与自然之关系在审美上的一种重构.钧沉美国学者在生态语境下对"崇高"概念所做出的新的理解和阐述是必要的.他们从生态学意义上对崇高所做出的怡人神志的阐释,对了解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关注人与自然之间互为生成的主体问性关系,具有十分有价值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8.
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没有和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不可能走远.而大力倡导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不仅给我国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升级带来挑战,同时也为我国加快工业化建设和产业升级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拓展空间.本文深刻阐述了节能减排给电力、建筑、轻工、制药、机电等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9.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文章分析了广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城市存在的问题,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始终保持自然生态能力的生态体系,引导城市健康发展的城市建设体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资源体系,大力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环境体系几个方面阐述了广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城市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0.
马克思辩证法:一种关系间性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作为马克思辩证法的思维方武,其实质是一种关系闻性的思维方式.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意味着一种总体性的"关系间性",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的关系.马克思对许多问题的理解都打上了"关系间性"的烙印.伴随着关系间性的思维方式的建立,马克思对传统实体存在论进行了根本性颠覆,进而确立了一种关系存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