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人口学   4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考证和未来人口发展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1990年以来各类人口调查和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的低生育水平的实现有外在政策强力的作用,更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内生化的作用;真实的生育水平既不是调查包括人口普查所显示的那样低(低于1.5),也不是有关部门和政府所想象的那样高。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平均生育意愿不会高于2个孩子,这是生育率持续稳定的根本。众所周知,为了保证人口稳定持续的发展,应使妇女生育率保持更替水平或至少接近更替水平。从人口发展规律和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出发,结合当前我国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走低的实际,我们应该抓住生育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期,调整应该在最佳时期即未来5-10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122.
世纪末的俄罗斯人口问题和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巨变,俄罗斯产生了一系列的人口问题,如高离婚率、低生育率与高人流比,多种原因造成人口素质下降、人才大量外流等。俄罗斯未来15年人口数量将继续减少,人口素质略有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才外流状况短期内将难有改观。  相似文献   
123.
新世纪东、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和自然环境差别很大。中国政府确立了下世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揭示和分析东、中、西部地区人口发展的趋势与差异 ,了解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环境 ,对于实现我国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按照“七五”期间国家划分的东、中、西部三大区域 ,对 1990~ 2 0 6 0年三大区域的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从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和劳动力资源三个方面对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人口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4.
总人口、老年人口规模与生育率呈正向变化以及老龄化程度与生育率呈反向变化的矛盾, 决定了低生育率导致人口数量较少但高度老龄化; 高生育率导致人口规模扩大但老龄化程度较低,造成未来生育政策调整的艰难抉择。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最主要矛盾,继续坚持低生育率政策,坚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5.
人口预测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陕西省汉中市人口预测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法、灰色模型法及回归分析法,对2015年汉中市总人口进行预测,并针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预测所得汉中人口规模偏大,其原因在于生态足迹分析的本质——环境容量;灰色模型预测所得结果较为保守,其原因在于原始数据序列经累加生成后发展趋势稳定;回归分析预测结果居于二者之间,其原因在于综合多种不同的回归模型,人口变化发展趋势较为灵活。  相似文献   
126.
中美两国分别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文章基于面向未来的人口动态结构观,利用2022年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预测数据,对比未来几十年中美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动趋势,并分析这种人口变迁对未来两国国家实力的可能影响。研究发现,中美两国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与美国相比,未来持续低生育水平将会使中国不仅面临人口数量急剧减少,还会迎来人口结构迅速少子老龄化的局面,这将对我国硬软实力产生负面影响;而未来美国人口面临的问题可能在于其内部人口种族和族裔结构多元化,庞大的移民群体一方面为美国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也会对其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产生较大的挑战,族裔、宗教和文化等人口结构冲突、人口替代在所难免。鉴于此,中国有必要加强“人口建设”,并将其纳入百年发展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127.
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发展阶段,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也经历着深刻变化。基于1997—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以扩展STIRPAT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估计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的一阶差分模型。同时,本文通过队列要素方法预测了人口趋势,并估计了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可能导致的碳排放变化。研究发现:(1)1997—2020年,我国15~64岁人口占比与碳排放量之间呈正向关系,且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在15~64岁人口占比的上升期(1997—2009年)和下降期(2010—2020年)都是成立的。(2)工业产值在15~64岁人口占比和碳排放量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增加有助于壮大第二产业,进而增加了碳排放量。(3)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一方面,2010—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碳排放量,而在此之前,老年人口占比提高并未有效抑制碳排放。另一方面,碳排放强度强化了15~64岁人口占比与碳排放量之间的正向关系。当降碳技术的进步速率趋缓时,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更加凸显。(4)预计到2060年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使碳排放量比20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