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和谐人地关系亟需树立土地伦理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土地危机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必须树立一种土地伦理道德观念,自觉地爱护和尊重土地,从根本上去协调人地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人地关系和谐以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是土地伦理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土地伦理思想的实践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92.
中国黄土地区古村落(人类家园)环境解说系统研究之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典型古村落筛选、历史地理考察、人类家园环境解说内容与EROT环境解说传播模式。学术贡献主要体现于:在理论层次上可逐步探索适合于中国历史地理背景的环境解说理论,在应用层次上实现静物遗迹的活化与显现。对此需遵循“发现问题→创建模式→实例验证→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3.
本文通过对环境教育主要内容及重要性的阐述,对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实现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94.
重视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分布变化——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几十万、上百万户籍人口从内环线以内迁到内环线以外 ,这给迁出地、迁入地的社会、经济、教育、卫生、治安等各方面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和问题 ,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大问题。这种数公里数十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变化 ,必将影响上海整个城市形态、城市结构 ,有利于新型的城乡结合型的新城的建成。上海有六千多平方公里冲积平原 ,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应不断扩大城市化地域范围 ,与其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相匹配。  相似文献   
95.
土地兼并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顽症。从表面上看,这是由于地主阶级的贪婪所造成的;但从本质分析,这是中国资源贫乏、人口众多、人地关系相对紧张造成的。土地兼并是社会需求日益增长的必然产物,是生产效率提高的合理结果,是推动国土深度开发的动力。  相似文献   
96.
湿地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对于地处半干旱地区的山西尤为重要。今天的山西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历史时期的太原盆地曾是湖荡沼泽遍地的水乡泽国,昭余祁与文湖等是汾河流域中游著名的古湖泊。宋、金以前,湖面广阔,多捕鱼之利。元至元十一年(1274),昭余祁基本消亡,文湖到了明万历四年(1576)彻底消亡。直至民国,太原盆地的河流迁徙频繁,水旱灾害不断。自然环境的变迁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变迁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同时自然对人类活动也有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7.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是研究有关人类及其各种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地是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空间场所,人能够对地理环境进行认识、利用、改变和保护,使之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且随着社会发展,人地关系也在不断变化。本文通过对比中国人地关系和交通运输发展演进历史发现,中国的交通运输是伴随人地关系变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传统农业生产时期,交通运输是基于解决城市(区域)发展水平提高后,自身生产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在机器大工业生产时期,人地关系发生了变化,矿产、土地等资源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的主要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空间分异及消费空间聚集,使得资源供需在空间上形成矛盾,现代交通运输正是在缓解和解决此矛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8.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源于人类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环境瓶颈问题,因此,人们的经济学观点对其理论内涵的界定与延展紧密相连.西方经济学以收入--成本分析为根基,将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问题作为核心,始终不能摆脱人类经济发展跟自然资源相对立的功利境界.人本经济学则主张"以人为本"的资源观与发展观,该理论提出人的生命成本是经济学中的最终成本,应将人生成本最小化和快乐满足最大化取代功利经济学中的生产成本最小化和效用最大化概念,认为应该把人类自身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人类经济发展的长远问题;而且将资源、环境纳入到经济发展体系,揭示出引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源并非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而在于人的有限能力与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按照人本经济学的理念,要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将重点转移到人类自身,通过建立全消费观念,为合理的生产、分配与交换行为做出正确的消费导向;同时,注重提高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维护自然的能力以及调节和改善人类自身行为的能力,达到人类自身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赢.  相似文献   
99.
新科技革命与人地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地关系既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又是一个随时代变化和科技进步呈现不同阶段特征的概念.本文在阐述历次科技革命对人地关系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科技革命促使人地关系变化出现的新特点,提出应依靠新科技革命成果构建和深化"人地关系协调论",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0.
从出版情况、参与学科、不同尺度、不同技术等角度介绍了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概况,指出在定量化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忽视区域内部差异、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目前分析结果有时难以令人满意等.设计了从人地关系视角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思路.最后指出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应结合有关技术3S技术、建模技术、网格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