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144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080篇
理论方法论   189篇
综合类   2213篇
社会学   190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对《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的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作品。小说描写一只名叫巴克的狗被骗卖到北方之后逐渐由狗变成狼的过程。该文通过对巴克形象的塑造,以狗喻人,来反映作者对现实“文明社会”的看法,阐述自己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离不开人性的关照。马克思的人性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需要人性论,其"需要即人性"的思想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人性基础。坚持马克思的人性分析方法,就要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在需要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立足点,尊重主体的差异性、多样性,正确处理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关系,把崇高的精神追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归宿。  相似文献   
123.
腐败这一社会政治现象,它受制于政治制度、所有制形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文化传统.民主政治和专制政治下反腐败的方式、效果、持久性有明显的差别;公有制并不是腐败的温床,公有制社会只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和腐败预警系统,完全可以抑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转型社会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同时,还必须发挥政治手段和道德教化在反腐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4.
高校管理理念的哲学基础与变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成熟程度以及高等学校的职能活动,决定教师和科研人员是学校管理的决策主体,行政人员只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辅助性力量。但由于历史和体制方面的原因,“行政权力主导”的管理理念在我国高校已经根深蒂固,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现实要求用“教师权力为主,行政权力为辅”的新管理理念来指导高校的改革,并通过改革来强化这种新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25.
我的小说与我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我所在城市国有企业普通工人的命运际遇息息相关,长篇小说《苦楝树》的主人公吴满的原型,就出自我所在的湘潭中环水务三水厂;长篇小说《工厂工会》的主线,则是我所在城市湘潭湘钢梅塞尔公司一位工会主席的真实故事.我的创作聚焦于底层生活,表现的是普通工人在当代社会变革中承受的苦难和失落,以及社会转型时期人情的善良和人性的复杂.  相似文献   
126.
阎真是我国当代文学中对现实与生存描写最有穿透力的作家之一.小说《活着之上》获得首届路遥文学奖,这既是对作家个人创作的肯定,也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的肯定.《活着之上》将笔触深入到高校生活之中,塑造了聂致远、蒙天舒、赵平平等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阎真敢于直面现实生活,用艺术之刀解剖高校教师的生存现状,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打开了一个新的书写之门,这正是《活着之上》这部小说在题材上的价值所在;同时对于现实与理想,生存之下与活着之上的思考,对人性的书写,是其小说的意义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7.
人性复归的召唤──简论惠特曼《草叶集》的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客观历史的角度,从作者的基本思想和创作意图以及个人生活经历方面揭示了《草叶集》的思想蕴含,即从民主和全体的角度来歌唱个人,歌唱物质的、精神的、历史的个人,歌唱宇宙万物,呼唤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128.
从文明论的视角来看,形而上学不应被理解为一种把超验、普遍、本质、永恒的世界视为真实而把与之相反的世界视为虚幻,或者是提供一种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对所有人都具有规范性的终极答案的哲学理论,而应视之为一门专门研究最普遍的范畴之学问,这种学问在各个时期和不同文明背景下的不同,反映了各(时期)文明所采取的基本假定和框架.任何形而上学都不是超文明的、超历史的;脱离文化境遇的、没有任何历史特性的形而上学,是一种过分的夸张或虚妄.没有任何一种形而上学是永恒的,一种形而上学的命运跟与之相适应的文明的兴衰内在地连接在一起.鉴于西方现代文明的虚无主义本性,应该立足于中国文明的复兴来建构一种反映中华文明特色、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特长的中国化的形而上学,一味地跟着西方人声称形而上学的衰落、死亡,是对当下中国文化责任的不自觉,是哲学本土话语的主体性丧失.  相似文献   
129.
中国古代众多哲学流派的思想家都试图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和探究来获得对宇宙、自然和人类自身本源的认识.与其他哲学流派不同的是,道家从"真"与"伪"的维度对人性进行界定和分析,展开了对"真"的追问和探索,把保持和尊重人的天性作为人类的立身之本,凸显出道家人性论的思维特质.道家对"真"的认识,直接指向回归人性、顺应人性,这一点对于在现实世界改变人生态度、实现人生理想、提高人生价值以及升华人性,显然是有其理论价值和优越性的.  相似文献   
130.
莎士比亚在张扬善的同时,也揭示善的毁灭;在颂扬和表现人高贵的理性的过程中,也展示了一幅幅人性堕落、情欲泛滥的画面,具体体现为前期创作中的各种非道德化倾向和中后期创作中无所不在的恶。这种展示表明莎士比亚是个“善恶一体”的人性论者。人性中的恶来自于哪里呢?莎士比亚戏剧所体现出的,并非完全如唯物论者们所说是社会历史的原因导致了恶,他对恶的展示也不仅仅只是为了揭露现实和批判社会。在他看来,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一方面,自由意志使人区别于禽兽而成为人,而另一方面,自由意志中的欲念又使人性中充满着各种罪恶。简言之,他认为恶是人性中固有的规定性。他的人性观体现了形而上的精神关注,是对人的有限性的辨证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