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144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080篇
理论方法论   189篇
综合类   2213篇
社会学   190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从研究的出发点来看,新“经济人”抽象从诞生之初就开始引发经济学的革新,对应着新“经济人”依然以自利和理性为核心,以此发端的新古典正统经济学分析范式自然要作为经济学的主体,然而,自利和理性覆盖的社会和伦理因素,却赋予新经济学以更多的内容和更多的层次。如何正视这些问题,正是新的经济学应该着重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332.
在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之间,还存续着一个“中部神话群”,它有着自己鲜明的地域特点,折射出浓郁的人性之光与盆地意识,与昆仑、蓬莱神话又保持着某种特定的链接。发现和整合“中部神话群”,是对顾颉刚先生“两个神话系统”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333.
雷体沛 《江汉论坛》2002,1(10):62-65
本文以“家园”为核心概念,就西方近代哲学中的生命本体论进行追踪。从家园的建立、丧失又到寻找,人类从未停止追求的努力。当这种寻找指向艺术领域,就具有了生命美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4.
沈从文一生都在做一件事 ,那就是构建一座希腊小庙 ,里面供奉的是人性。对这个自称是“乡下人”的乡土作家来说 ,他的“人性即自然”、“人性美在自然”、“人性美在生命”的人性理念 ,既是源自湘西文化的自然精神 ,又是对湘西文化自然精神的提炼和升华。湘西自然精神的文化内涵 ,一是主张自生自灭 ,一切顺其自然 ;二是主张人性自然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三是主张自然淘汰 ,崇尚生命的雄强。一、人性即自然1 固守人性的本来作为人性的自然 ,就是人性的本来 ,或曰自然人性。湘西人主张自然人性。如今乡下男人下河洗澡 ,仍喜欢光着…  相似文献   
335.
今天晚上十点从杨玉圣教授所主持的学术批评网上得知晓芒师原先的三部著作《灵之舞》《人之镜》以及《灵魂之旅》首次结集, 2005年 1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题为《邓晓芒文学与文化三论》,颇为欣喜,可惜手头一时没有,但是分别的三部书我是有的(晓芒师送的),而且曾经读得很熟,只不过很遗憾没有写出什么文字。尽管如此,在我心中还是一直有一个观念的,这就是我认为晓芒师的视野已经从鲁迅的国民性批判达到了人性批判的高度。记得前年还在复旦的时候,一位朋友问我有什么打算,我说我一直在想写一本书,书名是《从鲁迅到邓晓芒》,当时…  相似文献   
336.
戴震的理欲观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一反程朱理学的理欲对立说,提出了一种新的理欲观——理欲统一观。 戴震认为,理是人们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一种必然之则。他说:“理者,察之而几微必要以别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  相似文献   
337.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的思想,它包括道德精神、人性精神和生态精神3个方面。人文精神作为一种道德精神是人与人和谐的精神基础,作为一种人性精神是人自身和谐的精神基础,作为一种生态精神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338.
余华的先锋小说直面人性之恶,挖掘出潜藏在人内心深处的罪恶渊源;池莉的新写实小说透视人性之伪,揭示了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他们的小说在人性形态的展现上虽各有侧重,却有着共同的指向--人性之丑.余华和池莉的小说从最初的讴歌人性之美,到后来的揭出人性之丑,嬗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种以审丑为主要美学特质的小说出现,不仅揭示了复杂而丰富的人性形态,而且对于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救赎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9.
一、大师的抚摸使我们的心灵有了飞翔的可能每一个年轻人的心都是一块墓地,上面铭刻着一千位已故艺术家的姓名。———马尔罗更多的时候,我把心灵叫做永远的花———它开放在我们的头顶,遥远而又逼真,接近星辰。这种类似几何意义上的距离,使心灵的形式找到了内容,完成了对大师的光芒的丈量。这便是《大师名作绘本》丛书(《大师名作绘本》(50册),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12月~2003年4月推出,每月一辑,每辑10册。每辑定价:128元)带给我的最直观的感受。50本。摆在桌上,我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大师们的秘密、内心幽邃而又明亮的咏唱:鲁迅、老舍…  相似文献   
340.
欧阳子的小说被认为全方位地借鉴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思想观念和小说技巧,由于和台湾社会本土文化貌似断裂性关系,而历遭评论界的非议和责难.爱情和婚姻是欧阳子的主要书写场域,她以叛逆性的笔触大胆写出真实人性下的女性生存,展现了60年代台湾新女性欲望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