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144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080篇
理论方法论   189篇
综合类   2213篇
社会学   190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81.
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之怨"引发了无数哲人的思考;到底是城邦法律高于个人情感,还是个体情感高于城邦法律?笔者依据前人研究,认为悲剧的实质在于以克瑞翁为代表的冷酷无情的禁葬令对个体情感和人性的粗暴践踏,以及安提戈涅等人对人性的勇敢捍卫.  相似文献   
82.
信息时代的到来,掀起了知识经济的浪潮,人的智性之光被重现。智能型社会要求能与之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人本管理作为一条适合企业再发展、再创造的新途径,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文章从人本管理的特点入手,着重探讨了人本管理模式与新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激励和创新手段实现人力资源调配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3.
84.
《金瓶梅》人性观与明代中后期"克己复礼"思想无关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武  李冬山 《江淮论坛》2006,20(6):168-174
从人性的解蔽与整合角度探讨,《金瓶梅》作者由纵欲走向禁欲的人性观与明代中后期的多种思想文化并存共生的局面有关,也与当时“克己复礼”思想大背景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5.
86.
87.
《蝇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也是二战后世界文坛颇有份量的一部小说。小说因女性角色缺席而历来颇受争议。女性缺席实际上是英国荒岛文学的一大传统,《蝇王》并未冒天下之大不韪。小说所表现的主题——人性之恶——也为女性缺席留取了可商榷的空间,而小说结尾则从另外一个侧面暗示了女性缺席只是表面现象:正是女性缺席突出了其在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88.
89.
自大西洋奴隶贸易伊始,欧洲殖民者就已着手建构一套殖民话语,运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将西方描述为先进、文明的社会,而非洲则被贴上落后、野蛮的标签,从而为海外殖民扩张提供思想上的论证。随着种族意识的觉醒,非裔群体开始与各种侮辱性的名称进行抗争,旨在实现自我命名的权力。最终,他们从注重先天生理特征转到关注社会文化因素,从一个被言说的客体转变为自我表述的主体。这种命名与被命名的过程映射出殖民与反殖民话语的消长,对非裔美国身份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杨宁 《江汉论坛》2022,(7):60-66
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往往被学界归结为受西方美学思想及学科体系影响的结果。这虽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但却忽略了中国美学思想层面的转型诉求。事实上,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应包含学科和思想两个层面:中国现代美学的学科体系是在引进西方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思想体系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关,有其一以贯之的内在线索。以往学界较为关注学科层面的“引进移植”问题,而忽视了思想层面的“继承转型”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当前中国美学研究过于局限于学科框架内,忽略了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基础。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本质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规模探索人性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戴震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通过对个体情感欲望和认知能力的肯定,建构了以“人”为核心的本体论,提升个体的主体地位,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