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164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38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090篇
理论方法论   196篇
综合类   2315篇
社会学   207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5 毫秒
211.
近十几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有人说中国经济的过快发展导致人们精神生活特别是道德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那么现在中国社会群体道德状况到底如何?是否像舆论媒体所说那样:中国道德在滑坡呢?  相似文献   
212.
自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对初始状态做了新颖的理论建设后,初始状态理论一直是政治哲学探讨的热门话题。学界围绕着罗尔斯初始状态理论的争议不断,进而追溯到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初始状态理论的考察与争鸣。本文先分析政治初始状态与人性的概念,再逐个考察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等近代哲学家的人性预设,并探讨由此推演出不同政治制度的可能性,最后阐述马克思革命性的人性论思想,即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辩证的人性观。文章在综述近代西方政治、历史哲学的政治初始状态理论时紧紧围绕人性这个话题展开,并对各家观点进行了尝试性比较。  相似文献   
213.
鲁迅以动为本位的理想人性论,是针对中国传统专制社会发展静态人性,依据中国现代变革和改良国民性的需要提出的.鲁迅不只是从总体上明确了动态精神在理想人性中的地位,而且把它具体化为开拓、创造、开放的三种精神,从而体现出动态精神的现实目的.这正是鲁迅动态本位人性理想的实践品格和杰出意义.  相似文献   
214.
在人性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之前的哲学往往用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来解读人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出发点,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对人性作出了全新的二重性的解读,认为人性是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是矛盾的统一体,是能动与受动、客观与主观、具体与抽象、变与不变的统一,是一个系统的、开放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15.
休谟认为人性的自私、财物中等程度的匮乏以及占有的不稳定决定了正义存在的必要性。在休谟的政治哲学中,正义起源于人类的协议,正义的目的是为了财产占有的稳定性,维持社会秩序。休谟的正义理论带有鲜明的功利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16.
申利涛 《新天地》2011,(10):235-235
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  相似文献   
217.
人才观念的前提反思与当代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观问题是人才理论与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实践的根本性问题.人才观与人性观是内在关联的.追问和反思人才观的人性前提及其发展的历史逻辑,是我们确立符合人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人才观的内在根据.笔者认为,我们应当立足于当代人的发展与人性革命的内在要求,确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218.
韩非以“道理论”为哲学基础,以人性为现实依托建构其法治学说.他将“道”转成“理”,进而转变成现实中的“法”.循着即心言性的理路,以“计算之心”为依据塑造了一种“众人”的现实人性,预设了人与法的分裂形态;又以“虚静心”为依据,建构了一种符合“道理”的人性,并藉由“圣人”与“众人”的对立、不对等关系,使得法对众人的强制转变成众人所不知的“自身”的“道理”,从而构筑起“人法合一”的法治范型.  相似文献   
219.
小说的特性在于对人类心灵的热情关注,小说所能做的是要充分表现出心灵探索的深度。小说的使命就是通过想象出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深思,从而开拓一个人类的精神世界。小说往往要从人性的黑暗处指向光明,在充分展示面对人性堕落的疼痛之后走向对人的主体性的皈依与升华。小说家必须坚持崇高的原则,弘扬理性精神,勇敢地在心灵世界里寻找人类通往幸福的幽径。  相似文献   
220.
人的全面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最终归向,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新时期人的城镇化过程中,各项经济指标的量化分析固然重要,但是人的发展更应是各项经济指标的归宿,是人的城镇化持续前进的动力。在经济科学与哲学相结合的宽广视域中,城镇化才能真正成为符合人性发展的人的城镇化,才能使顶层设计变成全民自觉,才能真正满足广大民众的真实需求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